-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近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训练.doc1
云南省近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训练段青钊编
一、实数的运算、意义、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1.的相反数为( )A. B.-C.D.
.= ;= ..
6.-的倒数是 .
7.= . 8.= .
9.计算:(-3)3= .
10.-的相反数是 . 11.-的倒数是 .
12.-的相反数是
13.-的绝对值是 .
14、的相反数等于 ;
15. ;16.的倒数.,0,-1.2,中,无理数是 。
18.实数a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的结果是 。
19.的相反数为 。
℃,最低温度为℃,则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温差为 ___
二、科学记数法
1.2008年1月10日起中国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19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元
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的传递总路程约为137000000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A. 1.37×108 B. 1.37×109 C.13.7×108 D. 137×106 电站年发电量为15亿千瓦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5亿千瓦时=千瓦时.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 596 960千2,若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则结果为 ( )
A.9.5l06千米2 B.9.59106干米2
C.9.597106千米2 D.9.6l06千米2
.据统计,2006年春节期间,云南省石林风景区接待中外游客的人数为86700人次,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8.67×102 B. 8.67×103 C.8.67×104 D. 8.67×105
=±8; B.+=
C.a3+a3=a6; D.()0+2-1=
38.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2=5; B.a3.a3=a6;
C.3-2= D.(3-)0=0.
39.若分式=0,则x的值为( ).
A.x=±1 B.x=-1 C.x=0 D.x=1
4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2+=2;
C.?=; D.=.
41.如果=,则=( ).
A. B. C. D.
42.化简:x÷·=( ).
A.1; B.xy; C.; D..
43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0; B.=; C.; D..
4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a2·a3=a6; B.a2+a2=a2; C.(a2)3=a5; D.a3÷a=-.
45.将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正确的结果应为( )
A、 B、
C、 D、
46、已知、、都是正数,且,则下列四个点中,在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4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8.分式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49.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
A.3 +2 =5B.()-2=4C.(-x)3·(-x)2=x5D.(π-3.14)0=1
.已知,则(b+d≠0)的值等于 ( )
A. B. C. D.
B.
C.D.
5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BCD
四、三视图、展开与折叠、视图与投影
1.在下图的几何体中,它的左视图是( )
.
A....为了测量校园水平地面上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测量方案:把一面很小的镜子放在离树底(B)8.4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4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则树AB的高度为米.如图,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左图所示,则此几何体是( )
A.正三棱柱 B.圆柱
C.长方体 D.圆锥
五、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次、二次、反比例)
1.二次函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3.已知甲、乙两地相距(km),汽车从甲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