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水利枢纽重力坝设计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水河水利枢纽重力坝设计汇总

清水河水利枢纽重力坝设计 第一章 基本资料 一、气象、水文 清水河流域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区,由于大气环流和流域地形影响,气候类型较为复杂,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4.1℃。 流域内降水较多,但年内及地区分配极不均匀,年降雨量为1130mm,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5%。支流独木河上游为多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200mm。每年5~8月为暴雨集中的季节,降雨量占全年的60%。 坝址集雨面积为4328Km2,多年平均流量76m3/s,多年平均来水量23.97亿m3,径流系数0.48。 流域洪水特性与暴雨特性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洪水过程一般从5月份开始,到10月份结束,汛期洪水较为频繁,年最大洪峰多出现在6~7月份。设计洪水标准(P=1%),洪峰流量为5240m3/s,相应3天为洪量6.0亿m3。校核洪水标准(P=0.1%)时,洪峰流量为7430m3/s,相应3天洪量为8.4亿m3。 坝址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2.8吨,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全年输沙量的92.8% ,其中5~7月份大来沙量占全年的73.8% 。 二、工程地质 电站地处云贵高原的黔中地区,区域内硫酸盐岩广布,属中的山岩溶山地地貌,地层自寒武系至三达系均匀分布。区域地处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南部,属扬子准台地中稳定的III及构造单元,自中更新世以来,区域内无断裂活动迹象,构造环境稳定,地震烈度为6度。 水库河段均属峡谷型水库。库区构造以南北向为主,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也很发育。南明河近坝6Km库段大部为横向谷,上游库段为走向谷,左岸为顺向坡;独木河库段大部分为走向谷,右岸为顺向坡。 水库两岸山体雄厚,其间分布有多层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不存在内邻谷渗透问题。 水库库岸多为坚硬的灰岩、白云岩组成,一般稳定性好。局部以软岩为主的走向谷顺向坡地段,风化后抗剪强度好抗冲刷能力降低,蓄水后可能产生顺层塌滑,除近坝的南明河口左岸边坡外,其余边坡距坝址较远,规模不大,对库容和工程建设无影响。 工程枢纽区河段,河谷断面呈不对称“V”型,左岸较缓,右岸较陡。河床及两岸坡出露底层主要为吴家坪组(P2W)中厚层燧石条带灰岩、夹泥页岩、钙质页岩和少量泥灰岩,其中软岩占总厚度的19%,河床基岩大部裸露,岩层缓倾上游偏右岸。该地层属弱岩溶含水层,在垂直层面方向可取相对隔水作用,防渗处理简单。 坝址附近天然建筑材料丰富,开发及运输条件较好,坝址下游2Km处有公路通过,距左右岸坝肩也仅1~2Km。 设计标准 电站正常蓄水位初拟为835m,装机容量60MW,保证出力10.1MW,多年平均发电量2.51亿KWh,装机年利用小时为4183h。 电站工程规模为大(二)型,属二等工程,主要挡水及泄水建筑物为2级,厂房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正常运用洪水为100年一遇(P=1%),非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P=0.1%);厂房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P=1%),非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P=0.5%)。 水库、水能参数 正常蓄水位 835m 水库死水位 820m 装机容量 2×30Mw 电站引用流量 129.4m3/s 最大水头 64m 最小水头 42.8m 平均水头 55.5m 设计洪水:100年一遇,坝址相应洪峰流量5240m3/s,相应下泄流量4593m3/s,设计洪水位836.1m,相应下游水位792.75m。 校核洪水:1000年一遇,坝址相应洪峰流量7430m3/s,相应下泄流量6654m3/s,设计洪水位841.68m,相应下游水位796.27m。 五、工程地质岩体力学指标 坝基(肩)岩体力学指标及岩体质量分类表 地层代号 岩性 风化 分级 容重 sT (T/m3) 承载 力 (MPa) 泊松比 μ 变模 Eo(103 MPa) 抗剪断强度 质 量 分类 岩/岩 岩/砼 f c(MPa) f c(MPa) P2W 中厚层含燧石条带灰岩 夹页岩和泥灰岩 微风化 2.60 4.5 0.25 8 0.90 0.80 0.80 0.70 AⅢ P2c 含燧岩结核灰岩 微风化 2.65 6.0 0.23 12 1.20 1.00 1.10 0.90 AⅡ T1d1 页岩夹薄层灰岩 弱风化 2.30 1.0 0.35 2 0.55 0.20 0.50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