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复旦大学
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
课程代码:FORE120001.01
任课教师:熊学亮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差异
作者名:曹丽雯
学号: 08300130135
电邮址:imx_x@
手机号得分: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差异
【摘要】本文着力于探讨语言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具体表现。主要以英语为例,辅以汉语、日语、法语等从语法、语义与语用的范畴探讨语言性别差异。这不仅是从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解构社会对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更是从语言的现实实际出发对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解读。
【关键词】社会性别 语言性别差异 语言学 语用学
【正文】
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前提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分
英语中有两个词表示性别:sex与gender,前者是指生理因素决定的性别,而后者是指社会性别。性别影响着我们立身处世的方式,区分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有着重要的意义。
性别(sex)通常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男女,两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染色体、性腺、性激素、解剖构造、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运动机能等方面。染色体测量是目前判定性别的主要方法。
社会性别(gender)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特征判断的性别,它表达了由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社会性别概念强调性别的文化特征,是社会与文化赋予男性气质(masculinity)和女性气质(femininity)种种含义。
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的预设
男性与女性的概念不论是生理上的界限还是社会上的界限都是模糊的,正如“白天”与“黑夜”这两个概念,白天与黑夜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无法划分几点至几点为白天、几点至几点为黑夜,或者亮度在一定界限内为白天,否则即为黑夜,男性与女性也没有明确的分界。
就染色体决定生理性别而言,XY的组合产生男性,而XX的组合产生女性,本质上说生理上的性别具有二元性,但是从奥运会的性别检验可以发现,存在着XX、XY、XO、XXY、XYY等形态的性别(但后几种都被认为是非常态的、不正常的)这表明生理性别也并非绝对二元。
就社会性别而言,男女性别的区分就更为模糊,只能根据各人在社会实践中习得而表现出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进行大致的区分。这可以通过下述例子反映:英语中的male和femaile表现生理的男性与女性,masculine和feminine表示心理性的男性化与女性化,我们可以用副词very来形容masculine和femine:The man is very masculine!或者The woman is very femine!这表明社会性别有程度之分。人类学家发现在一些文化中存在第三、第四性别,如北美土著的一些部落中的第三性berdaches,有些社会学家相信人类有六种性别:女、男、假男真女、假女真男、非男非女、亦男亦女。因此社会性别应该是一个连续的概念,难以分成绝对的两极。
然而事实上,人们在实际使用中理所当然地使用着二元对立的“男性”与“女性”的概念,为了避免这种本质主义的错误,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的预设应是:语言与性别化的社会角色有着相关性。
产生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
我认为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若假定语言本身的存在形式决定了意志,意志反作用于语言的存在形式,这是有缺陷的,因为语言是由人类自身创造的,它的创造过程已经融入了人的意志,因此难以决断说两者谁为先谁为后。这是一个糅合了自然性、社会性的过程,语言性别差异是人类生物结构和社会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语言既反映了社会分工对不同社会性别的要求,语言也同时作用于社会性别分工,有着延续社会分工的能力。
探讨语言性别差异的意义
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体系,语言不仅有其绝对的规定性,也由于人类在交际中对语言的使用而有其语用学意义。语言是供人类交际的符号体系(Firth),人作为使用语言的主体有三重属性: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人的生物性决定了生理性别,在此基础上加入人的心理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社会性别,语言从语言学与语用学双重意义上反映着人的社会性别,同时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作用于人对语言的使用。探讨语言性别差异,不仅是从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解构社会对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剖析其不合理的因素,更是从语言的实际现实出发对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解读。
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角度
戴庆厦在其编著的《社会语言学概论》中写到绝对性别差异和相对性别差异问题。绝对性别差异主要指常见于原始部落文化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禁忌现象, 表现为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异。相对性别差异指男女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时表现出来的使用特点和差异,往往形成各种性别的变体。20世纪 7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安伯丁(Ann Bodine)提出“性专有”“性优选”这两个概念并风行一时。我认为这两种划分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前者的“绝对性别差异”无法包含代词的性别差异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