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副教授十年没发文章 一夜变成 诺奖级 科学家18.doc

河北一副教授十年没发文章 一夜变成 诺奖级 科学家18.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一副教授十年没发文章 一夜变成 诺奖级 科学家18

河北一副教授十年没发文章 一夜变成“诺奖级”科学家 原标题:新晋“网红科学家”韩春雨:科学其实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一个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教授,偏安河北科技大学,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   “河北科技大学、一个副教授、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样了。说要把文章发到通常只向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浙大敞开大门的顶端学术平台,没人信啊,就高峰傻,傻了就信了。”韩春雨对《中国新闻周刊》自嘲地说。   此时,他正在河北科技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室里,多家媒体在排着队等待采访这个新晋的“网红科学家”。他的学生高峰,也是他的重要合作者,坐在旁边,师徒二人都被这段“伤心史”逗乐了。   因为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韩春雨从一个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这打破了他早已习惯的平静生活,但毕竟是一项让他欣慰的成绩。   他的行程已经排到了6月底,中日韩三国基因大会向他发出邀约,而在此之前,他几乎从未参加过任何前沿的学术活动,事实上,他也从未受到过此类活动的邀约。现在,韩春雨不得不暂时告别他十多年以来一成不变的“泡在实验室里的安静生活”。   “一下子成网红了,这个我完全没有准备好”   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CRISPR-Cas9被认为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些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而韩春雨团队的发现,在一些人看来,可以堪称是“第四代”技术。   “如果说此前的技术是一个菜市场,我们就是发现了另一个菜市场,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而这个菜市场究竟好不好有待全世界的科学家去验证,当然我也会进一步探究。”对于这项新技术将会替代原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技术的粗暴说法,韩春雨团队目前比较谨慎。   5月2日,文章在线发表,几个小时之后,学术圈朋友的祝贺电话陆续打来??。很快,韩春雨和他的新发现出现在了大洋彼岸MIT(麻省理工学院)的BBS讨论区里。   韩春雨泡在实验室的安静日子一下子被打破了。   邮件每天翻倍增加,第一天收到十几封邮件,第三天就上百封了,这些从美国、瑞典、法国、韩国等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邮件,有谈学术的,也有谈合作的,其中夹杂着一些向他抛出橄榄枝的研究机构。这些天,他接电话接到耳朵疼,这其中有亲自打给他谈实验室谈合作的院士,不少人都是他仰视的行业前辈。   “刚发表后的前五天,找来的都是行业内的顶尖高手,都是值得敬佩的人。”同行纷纷前来索要实验样本,韩春雨非常愿意分享,只是实验室人手有限,他实在回复不过来。   在学术圈收获这样的反响,倒是完全在韩春雨的预料之中。   2014年前,有很多科学家在质疑Ago家族(韩春雨团队所发现的新基因编辑技术)是否能作为基因编辑工作研究,韩春雨当时就断定,他如今这篇文章的发表会刺激很多具备科学敏感的科学家。   而在此之前,他曾有过两次失败的跟风。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基因编辑这一前沿科学领域。CRISPR-Cas9技术出现后,韩春雨也备受鼓舞,他的团队曾使用这一技术变异了一些植物,当他们准备把这一过程梳理成型时,国外顶级学术杂志连续推出了两篇同类文章。韩春雨不得不改变计划,接下来,他的团队试图通过设计对该技术进行改进,随后,他们的研究想法又被别人抢先发表。   经历过这两次失败后,韩春雨发现他们的研究速度难以赶超别人。他决定不再跟风,要做原创,这也更符合他作为科学家的身份认同。2014年初的两篇文献,促使韩春雨把这一想法转化成行动,他开始着手研究这项新发表的技术。   这期间,屡战屡败,但学生高峰一直和导师韩春雨并肩作战。高峰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三本,后考取了韩春雨的研究生。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高峰没有找工作,而是选择继续留在韩春雨的实验室。实验室楼上空出来一个小屋,他就在那里打个地铺,这两年一直住在那。   事实上,一开始韩春雨并没“看上”高峰,“我让他滚,他没滚,嗯,这孩子挺执着的。”韩春雨对《中国新闻周刊》开玩笑地说。实验室里有张脱了漆的旧桌子,上面摆着一套茶具,韩春雨和高峰坐下来,韩用熟练的姿势泡好茶,师徒二人喝着茶,互相打趣。这是韩春雨最喜欢的状态,他们经常会拿着写满实验记录的厚本子,一起探讨,偶尔也聊一些“少儿不宜”的话题,“像大学男生宿舍一样。”高峰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形容。看得出来,他们师徒二人不只是死板的上下级关系,在这个于科学世界登顶的过程中,他们变得很亲密。   发现、设想、再用实验证明自己此前的设想,这是韩春雨在实验室的日常。而猜测成真所带来的兴奋则是他最大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