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拔罐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医家常用于外科吸血排脓,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不但火罐质料、拔罐方法也不断改进,而且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外科——伤科——内科等多种临床科目方面都在广泛应用。 (二)、火罐的种类(应用器材)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1)、竹罐 (2)、陶罐 (3)、玻璃罐 (4)、抽气罐 (四)操作方法 1、闪火法:用镊子挟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壁稍作短暂停留,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即可吸住。须注意操作时不要烧罐口,以免灼烫伤皮肤。 2、投火法:将易燃物或纸折成宽筒条状,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拔,需注意将纸投入罐内时,未燃的一端应向下。 3、煮罐法:用药水煮罐,用药水或同中药一道煮后让罐吸附在施术部位上; 火罐的起罐与消毒 (五)、临床应用 6.留针拔罐 (六)、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作用原理 刺激皮部与络脉 负压作用 A)气体交换 B)自家溶血 a.刺激神经末稍、 b.类组织胺物质刺激机体器官 温热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七)、注意事项: 1、拔罐的体位(坐或卧位)、部位、罐的选择(种类、大小)。 2、操作须熟炼、敏捷、迅速,防止火烧烫 伤皮肤、烧坏衣物。 3、不宜拔罐的部位与疾病,如毛发及孕妇 的腹、腰、骶部不宜拔罐。 4、发生水泡后要及时的处理。 * (一)概念 拔罐法,又名“拔火罐”,是以罐状器具为工具,利用火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在腧穴或体表,产生刺激并造成局部充血、瘀血,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抽气罐 多功能罐 替代罐 1、火罐 (三)辅助材料 常用有 95%的酒精棉球、镊子、消毒的三棱针及皮肤针、凡士林或植物油等。 4、 抽气法 起罐时常先用手指按压罐口边的皮肤,另以一手将罐体略向对侧扳动,使罐口与皮肤间形成一个缝隙,让空气进入罐内,罐即松脱。 1.单罐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 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软组织损伤等多种内、外科疾病。根据不同疾病具体应用如下: 2.多罐 3.闪罐 神经麻痹 皮肤麻木 功能减退之虚证, 不适合留罐的部位(暴露部位)控制吸力 适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 7.药罐 用药水煮罐 5.刺络拔罐 软组织损伤 丹毒 皮肤病 注意:调节出血量 4.走罐 走罐,又称推罐。适合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腰背部及大腿部 —刮痧效应 调节吸力 针刺深度 风湿痹痛 治疗作用 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 留罐时间 5-15 分钟 注意:充血 瘀血 水泡 适应范围 无痛创伤 简便易行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