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建设的灵魂
深入系统持续地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特色建设与强盛的灵魂
张兴辽 徐莉 李进化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郑州市金水东路18号,450016)
摘要:历时三年努力,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按照“建设全国省级一流的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要求,已经建成并于2008年4月2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自开放至今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接待观众近六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誉。
本文总结了河南地质博物馆成功建设的最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始终把科学研究放到第一位。通过深入、系统地科学研究,理清了河南的地质、古生物特色,采集征集到了高质量的标本,准确把握和定位了陈展大局,使建筑物与陈展布局融为一体,全面科学地确定了展示内容和方案,显著创新了展示形式和展示手段,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刊物上发表和待发表了一批科研成果,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体现在展览中,得出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建设和强盛的核心与灵魂的结论。
关键词:博物馆 科学研究 特色建设 持久兴盛 灵魂与核心
1 基本情况
1.1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概况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前身是河南地质博物馆(科级单位),隶属省地质矿产技术经济研究室管理。展览面积约400m2,有金属、能源、非金属、宝玉石、岩矿、生物、药用矿物等7个小展室,陈列各类标本(主要是手标本)1000余件。
2001年,省编制委员会批准组建省地质博物馆,作为省国土资源厅的直属事业单位。2004年7月,博物馆人员的人事关系理顺。2005年1月,正式启动了新馆建设筹备工作。在几乎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历经三年艰苦努力,于2007年12月完成了新馆的标本、展品的采集、征集和陈列布展工程。2008年4月2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新建的博物馆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建筑面积5800m2,布展面积4100m2。建筑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5万多件。
展馆内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数十件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数件长羽毛的恐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典藏和展示了河南几乎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标本,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其中有多件国宝级和数百件珍稀实体精品标本。
展厅内循环播放有针对河南地域特色原创的《地质.河南》、《矿业.河南》、《走进河南地质公园》、《西峡恐龙蛋富集之迷》、《太行山隆起》等16部三维动画影视、幻像,《大陆漂移》、《地质环境与人类居住》等18部多媒体查询系统,内容科学、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还设有《有奖知识问答》、《河南地质遗迹搜寻》、《寻找宝藏》等寓教于乐、供大家参与的互动项目,以及30余处仿真度很高的景观模型。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准确的观众群定位,精美的陈展标本,新颖的展示手段,科普化的展示语言,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广大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的充分肯定和拥戴。自建成开放以来,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在位于新区、交通还不够便利的情况下,礼拜六、礼拜天两天的观众稳定在5000人以上;“五一”三天假期,在限制参观流量的情况下,接待观众近两万人,引得河南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报导。开馆一个月,已接待观众近6万人次,接待省外前来考察的博物馆50多家。同时,自2008年2月份以来,已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和中国台湾的五批国际知名专家来我馆参与联合研究。
1.2 地质背景与建设目标
河南是中国南北之间地质、地理、生物和气候的天然分界或过渡带,也是中国南北板块的拼合带和重要的成矿带。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造就了河南极为丰富多彩和十分宝贵的地质矿产资源和各类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是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大自然留给河南和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恰当地展示这些地质矿产和古生物、地质环境资源特点,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建设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主管部门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具体的目标要求。
1.2.1 建设目标。以地球科学、国土资源展示为主体,建设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中原特色的全国省级一流专业博物馆;作为河南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窗口”,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科普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游览胜地;与河南博物院形成文博自然相互辉映格局。
1.2.2 标本展品目标。反映特色、汲取精华、突出特征,显现独有,奠定基础。即结合地球和生命演化史,反映地质矿产资源特色;汲取国内标本精华,突出稀(有)、贵(重)、赏(观赏性)、特(特色)四大特征;集科学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现河南地质博物馆独有特性。
1.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