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与中国古代旅游.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楼不应以晋人庾亮命名。陆游指出庾亮当年任江、荆、豫州刺史,其治所是在武昌,所以只有武昌的南楼才能称为“庾楼”,而前人白居易、张芸叟等人的诗文将江州之楼称作“庾楼”都是出于误传。 * 一个性格急躁的船工,失去“招头”(即水手长)的职务后,竟至投江自尽。 金山寺与焦山寺是镇江的两处名刹,也是该地的两处名胜。寺庙僧人本应六根清净,与世无争,然而金山寺的僧人却不但垄断了水神庙的祭神猪头,而且出榜公示。佛门净地居然收进去许多猪头,难怪观者要大笑了。该寺的僧人还为了与焦山寺争胜,为亭子取名“吞海亭”来压倒后者的“吸江亭”,这哪里像是遁入空门中人的作为!陆游并不反对佛教,他此次路经金、焦二寺时还曾与焦山长老定圜、金山长老宝印相晤,只是当他看到僧人们的世情俗态时,便不免忍俊不禁了。 * 《入蜀记》中旅游信息解读 作者个人信息 中文名:陆游 别名:陆放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125年11月13日 出生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逝世日期:1210年1月26日 职业:诗人、词人、政府公务员 主要成就:诗词作品 代表作品:《放翁词》、《渭南词》、《南唐书》等 最喜爱的诗人:李白、杜甫 最喜爱的词人、作家:苏轼 最热衷的事:抗金 平生最大的愿望:看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小像 《入蜀记》简介 《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末,作者由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知州的佐官)。闰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160天,五个多月,经今浙、苏、皖、赣、鄂、渝六省市,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路上写每日经历(很少几天只记日期而没有记事),记一天经过什么地方,游历或舟中所见,会见什么人等。较多的是写景物,写观感,间或考证古闻旧事。 《入蜀记》中旅行线路 作为游记作品,《入蜀记》首先关注的是沿途所见的山川风物。陆游此行的路线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先沿着运河从山阴到临安,再经嘉兴、苏州、常州,到镇江后进入长江。第二段路程全是在长江中行进的,沿途经过的重要地点有建康府(今南京)、太平州(今当涂)、芜湖、池州(今贵池)、江州(今九江)、黄州、鄂州(今武汉)、岳州(今岳阳)、江陵府(今沙市)、夷陵(今宜昌)、秭归、夔州等。由于第一段路程中的地点都是陆游曾多次经过的,其山川风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不很能引起他的写作兴趣。所以《入蜀记》中仅用不足一卷的篇幅来写第一段路程,而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写第二段路程。 《入蜀记》中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 《入蜀记》文字简洁,文笔清隽,描写生动,技法精湛,笔底含情,文学性、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俱强。 这次取长江舟行,所以自然风光以大江壮景为多。 “东望京山,连亘抱合,势如缭墙,官寺楼观如画,西阚大江,气象极雄伟也。”“二十八日,夙兴,观日出,江中天水皆赤,真伟观也。……午间过瓜洲,江平如镜,舟中望金山,楼观重复,尤为巨丽。”——描写镇江所见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峯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小孤山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者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神女峰 《入蜀记》先后描写到:镇江甘露寺、水府庙、金山;建康即现在南京的钟山;三山矶、烈洲、慈姥矶、采石镇(在这里,他说明,凡山临江,皆曰矶);安徽芜湖县的吴波亭;九华山(在这里他述说了九华山名称的由来);安徽池州光孝寺;大孤小孤山;江西庐山;湖北黄州东坡、安国寺、赤壁矶;湖北鄂州黄鹤楼等。 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远在12世纪,陆游即在旅游、审美实践中提出以美的人文景观匹配美的自然风景,如在写小孤山之自然美后,笔锋一转:“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这种江山人文相发挥的旅游美学观,无疑是旅游美学与风景科学的精华。 从《入蜀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南宋时期各个都邑的亭台楼馆、寺庙道观远比今天要多得多。就如建康城(现在的南京城),陆游提到的就有赏心亭、白鹭亭、二水亭、秦淮亭、天庆观、冶城、卞壶庙、石头城、清凉寺、道林寺、定林寺、半山寺、凤凰台、揽辉亭、瓦棺阁,共15处。 《入蜀记》中人文旅游文献内容丰富 1.官场风俗。陆游途径之处都有众多地方官员盛情招待,《入蜀记》透过陆游相当广泛的交游活动,展现出南宋官场的真实画卷,同时也揭示出南宋官场奢糜的风气,为人为了解宋代士大夫生活展现出一副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为中国古代旅游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入蜀记》记述的南宋官场风俗大致有以点: 《入蜀记》篇幅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