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唐)白居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 恨 歌 作者 白居易 唐诗   1、作者白居易(772—846),关于其生平,据说其名字取自《礼记·中庸》第十四章,其中所记为孔子的弟子子思的话:“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示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字乐天,取自《易经·系辞上》第四章:“乐天知命故不忧。”以君子自命,是由于出身和成长于有教养的家族的期待。 (一)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是安史之乱(756年)唐玄宗入蜀杨贵妃死后第16年,属于中唐诗人(学界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在历史上有杰出的地位。这关系到他有诗才,其所创作的诗歌内容取材于民生社会,而且艺术形式接近普通民众等,因此,他的诗歌流传广泛和久远。 (一)白居易《长恨歌》   其诗才,见其15至16岁时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见出当其少年时已属神童类人物。可参考唐朝张固《幽闲鼓吹》,其中关于白居易年少赴京应科举考试前,以行卷拜见名诗人顾况的记载。顾况先是小看他,说“米价方贵,居亦非易。”当他读此芳草诗后,就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卷二亦见载。   唐代诗歌经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对他的诗歌创作有影响,使白居易的诗歌逐渐走上现实主义道路,逐渐从盛唐的雄豪诗风走向民间的通俗流畅。清代翁方纲认为,白诗“合赋比兴之全体,合风雅颂之诸体,他家所不能奄有也。”“七古乐府,则独辟町畦,其钩心斗角,接笋合缝处,殆于无法不备。”(《石洲诗话》卷二)   白居易《李白墓》诗写于贞元十五年(29岁):“采石江边李白墓,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沧落不过君。”这里的歌颂李白的文辞,与司马迁评价屈原的人格与地位可“与日月争光”,或韩愈《调张籍》中评价李白杜甫诗文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等表达方式和风格大异其趣。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大约在贞元三年(787年)的年初,十六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了京都长安。老诗人顾况看到这位不速之客的姓名有“居易”二字,便很恢谐地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及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称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这样好的诗句,‘居’下去是不难的,刚才我是同你开开玩笑罢了。”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大振。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建中、元和、长庆时期(公元781-824年)。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极端苦难动荡的时代。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贡献是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诗和杜甫、李白齐名,是一代的诗宗。据说他写出的诗常请教不认得字的老婆婆,如他吟出的诗句老婆婆也能了解,他自己才认为满意。因之,他的诗是最能接近人民而为人民所喜爱。在我国古代诗人中,他也是享受国际文学盛誉的一人。?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诗人35岁。刚好距安史之乱半个世纪,这是他结婚的前一年写的。自从28岁应举中式,经由宣州刺史崔衍推荐,29岁中进士第四名,进入朝廷任校书郎,是他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之时。但因越级言事,在官场中开始升降浮沉,使他的诗歌创作逐渐成熟。元和元年正月德宗去世,顺宗以长子、皇太子继位,身体多病,仅六月去世,宪宗登位。此诗的写作,有暗示当朝皇帝重蹈唐玄宗宠爱女色误国之弊端。  2、题解:       古诗中的歌行体,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长恨,永久的遗憾。研究这首诗较著名的有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也曾出过单行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等版本。另有周天《长恨歌笺说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可参考《白居易诗选》、《唐诗鉴赏辞典》等书。    全诗是借五十年前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倾国的故实而铺写成为长诗。据陈寅恪笺证研究,从唐代文坛风尚,在白居易时代,流行用古文写小说,是一种新文体。白居易新交的朋友陈鸿用古文写《长恨传》,正是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的时候。当时的时尚,文人学子往往以古文写作显示作者的史才,诗人则写诗则显示诗笔。    与白居易同时的崔群(772—832)在《全唐文》中收有《论开元天宝讽止皇甫鎛疏》:“安危在出令,存亡系在任。玄宗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顺、韩休、张九龄则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