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第三章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ppt

地层学第三章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层学第三章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第三章 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地层与大地构造分区 第一节 大陆地壳分区的经典理论 ---槽台学说 第二节 板块构造理论概要 第三节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 对地槽、地台的解释   3.海底扩张   大洋中脊为一高数千米的宽阔海底线状隆起,分布 于大洋中部,连绵数万公里。横向上被一系列断裂(转 换断层)错开。   大洋中脊由岩浆岩组成,是浅源地震集中的地带; 莫霍面在大洋中脊处也相应地向上隆起。   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是地壳下面地幔物质上升的通 道,涌出的熔岩经冷却形成新的地壳。   大洋中脊两侧,火山岩具有对称的磁异常(极性反 向)条带。距大洋中脊越远,火山岩的年龄越老。所有 洋壳的年龄都不老于中生代。   结论:新洋壳因地幔物质自中央裂谷上涌而产生, 老洋壳逐步远离大洋中脊,这就是所谓的海底扩张。   太平洋边缘的海沟和岛弧,是现代(火山和地震) 构造活动带---贝尼奥夫带。 大洋中脊的火山喷发 ------海底“黑烟囱” 图3-8 大洋中脊两侧对称火山岩磁异常条带和 深海沉积物磁异常层的关系示意图(据P.J.怀利) 50万年以来地球磁极性变化 图3-9 洋底火山岩年代分布图(据R.H.Dett,Jr.R.L.Batten,1981) 数字为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同位素年龄值 1-俯冲带;2-转换断层;3-大洋中脊 J-侏罗纪;K-白垩纪;E-早第三纪;N-Q新第三纪至第四纪 图3-10 日本岛弧俯冲带、火山活动示意图 (据H.H.Read Janet Watson, 1975) 1--高温低压变质相带; 2-低温高压变质相带;3-花岗岩 全球地震震中的分布 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台湾“9。21”地震前后的武昌宫  第三节 板块构造理论对地槽、地台的解释   一、经典槽台理论的历史地位    1.历史功绩  (1)带动了经典地质学100年的发展(1960年前)。  (2)建立了比较大地构造学的思维方法。  (3)对地台发展历史的认识基本正确,认识到现今 大陆的90%都形成于前寒武纪。    2.历史局限  (1)固定论。  (2)强调垂直运动,忽视水平运动。  (3)仅限于大陆构造的解释,忽视海洋。  (4)对地槽区的解释是错误的。   二、板块构造理论对地槽、地台的解释   1.地台区 是古老的大陆地壳区;         是大规模刚性板块的核心;         是板块内部相对稳定的地区;     板块运动主要影响地台的边缘地区。   2.地槽褶皱带就是巨大板块之间的造山带;   地槽就是一个大洋盆地,冒地槽相当于陆缘浅海 至半深海区---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优地槽为岛弧、 深海沟---活动大陆边缘及深海盆地。   大陆上的蛇绿岩套代表消失了的大洋地壳残片;   地槽的演化史就是大洋盆地由拉开到闭合的发展史。    3.威尔逊旋回   威尔逊(Wilson,1969)将大洋盆地发展划分为:   (1)胚胎期---大陆裂谷(地幔物质上升的加热、熔化, 导致陆壳变薄、拉伸而形成的线形断陷盆地);   (2)幼年期---微大洋(拉伸作用继续而产生的狭窄洋盆, 如现代的红海);   (3)成年期---开阔的大西洋型大洋盆地(持续海底扩张 作用下,产生的广阔洋盆);   (4)衰退期---太平洋型大洋盆地(洋盆边缘出现俯冲带, 洋壳因向下俯冲而消减,意味着洋盆的收缩);   (5)终了期---残余海(洋盆闭合后的残留海盆);   (6)遗痕期---地缝合线(残留海盆消失,大陆与大陆碰 撞、接合而留下的痕迹)。   现代大陆造山带研究对经典威尔逊旋回的补充:   (7)隆升造山期---大陆造山带(陆陆俯冲碰撞,挤压造山, 地壳岩石圈加厚);   (8)伸展裂陷期---大陆裂谷(岩石圈拆沉,减薄拉伸, 形成火山—裂陷盆地)。 印巴次大陆与喜马拉雅山 世界屋脊的形成 2。5亿年后的超大陆 * 第一节 大陆地壳大地构造分区的 经典理论---槽台学说 经典比较大地构造学研究将大陆地壳划分为两种 基本构造单元: 地壳上强烈的活动地区——地槽区; 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地台区。 一、地槽区 1.地槽区的基本特征 地槽是具有巨厚沉积而后又褶皱成山系凹陷带。 (1)现代地貌上常为年轻的狭长山系,长达几百 至几千公里,宽达几十至几百公 (2)地壳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升降运动的速度 和幅度都很大,因此形成巨厚的沉积,岩性和厚度 在横向上变化很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