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多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多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实习学生:班级:专业: 1,实习目的 通过对部分典型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土壤类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剖面的挖掘,层次的划分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活性关系,深入的理解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夯实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野外的观察, 判断,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 2实习计划 2014.5.20上午进行实习安排及安全教育。下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创新科技园区挖掘并观察农业土壤剖面 2014.5.21去山东沂源县观察溶洞及棕壤褐土典型性状 2014.5.23去济南黄河大桥观察河滩潮土 3实习内容 3.1概述 调查泰安――沂源及黄河滩地质地貌情况,观察棕壤、褐土潮土形成条件、过程、土壤属性,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条件、溶洞特点及形成原因等。 农业土壤剖面点的选定、剖面挖掘及观测,土壤样品的采集;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判断分析实习中调查土壤的生产性能及改良措施。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等的野外观察判断等。 关于实习地的概述: 沂源简介:沂源县地处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该县属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沂河流向倾斜。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名山头1983座,最高点鲁山为群峰之首,山势挺拔峻秀,风景迷人,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峰(泰山1545蒙山1156崂山1133徂徕山1027)。最低点东南沂河谷地,海拔180米。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地等。境内有大小河流1530条。其中沂河流经山东、江苏8县市,沂源境内全长84.6公里。 沂源溶洞简介:位于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 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岩溶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3.2棕壤 1. 地理分布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土,在欧洲分布广泛,尤以西欧以及北欧的瑞典等国为多,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北部和日本。在我国,棕壤集中分布于暖温带的湿润地区,纵跨辽东与山东半岛,带幅大致呈南北向。 2.棕壤形成条件(我国): 气候:暖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母质:花岗岩、片麻岩、部分黄土性物质。 3.形成过程:粘化过程,淋溶过程,生物循环过程 4.基本性状:自然状态下剖面构型为o—ah—bt—c型。 凋落物层(o):ah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为5—9%,向下急剧降低; 中性-微酸性, bt层鲜棕色,粘粒聚积,质地粘重,棱快结构,铁锰胶膜多。 5.改良利用 增施有机肥,农林水利等综合措施,大力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观察过程及性状记载 此土壤剖面位于一处斜坡上,为不是很典型的棕壤自然剖面,植被种类为针阔混交林,优势种为松树。剖面分四层ah(0-10cm)、b(10-37cm)、bc(37-53cm)、c(53-63cm)。其层与层间均为平直,第一第二层第四层为明显层次,第二层为,模糊。第一第二层为润,三四层为湿。除却第一层为轻壤外,其余三层为砂壤。从上至下石质含量越来越高(无-少-中-中)。石质大小在前两层为0.2-1,后两层为1-3,土粒结构为块状。土壤孔隙形态为囊腔状-管孔状-管孔状-不规则。孔隙大小为中-小-小-大。孔隙多度:中-多-多-少。石灰反应均不明显。土壤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及部分黄土型母质。各层ph值分别为:ah:4.0,b:4.5,bc:5.0,c:5.5-6.0。 3.3褐土 1.地理分布 褐土又名褐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山地和丘陵地区。 2.形成条件(我国): 气候:半湿润地区,季风影响明显 植被:夏绿阔叶林、阔叶林,灌丛或草原植被。 地形:山地 丘陵等 母质:石灰母质,黄土性母质为多。 3.形成过程 粘化过程:钙化过程:生物积累过程: 4.基本性状 褐土的典型剖面构型为ah-bt(ca)-c型-r。 腐殖质层一般为10-15厘米 钙积层的石灰多呈假菌丝状和结核状。 粘化层明显 剖面上部为中性反应,下部呈碱性反应. 5.改良利用 水土保持 合理施肥 因土种植,发挥土壤潜力优势 走农牧结合的道路 观察过程及性状记载 此土壤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