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联考】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模拟卷(解析版).doc

【全国省级联考】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模拟卷(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省级联考】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模拟卷(解析版)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1. 初中生小华上学期期末考试没考好,一度灰心沮丧。但当他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天眼”之父,时代楷模南仁东的先进事迹后,深感自己的不足,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小华采用的情绪调控方法是( ) A. 认识改变法 B. 注意转移法 C. 情绪升华法 D. 尽情倾诉法 【答案】C 【解析】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多,认识改变法是指改变对待引起不良情绪的看法,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与题干的表述不符,排除。注意转移法是指不去想引起不良情绪的这件事,而是去做其它的事,如唱歌、听音乐等,这也与题干的表述不符,排除。情绪升华法是指将苦闷、愤怒等消极情绪与头脑中的闪光点、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从而振作精神,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与题干的表述相符,是正确的。尽情倾述法是指向朋友倾述自己的不愉快,或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倾述烦恼,与题干的表述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2. 李双在一次单元测试中成绩不合格,被同学取笑为“猪脑袋”,他不服气地说:“谁是猪脑袋等期末考试完再说。”从此他刻苦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李双的事例告诉我们( ) ①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②有了自尊心就一定能走向成功③自尊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④强烈的自尊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李双受到同学的侮辱后,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最后取得了成功。这说明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强烈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①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③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3. 春节期间,发电子红包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子红包分配的随机性,将“电子红包+微信群”组织成为一个网络赌场。很多的青少年不仅输掉了大量的钱财同时触犯了法律。这告诉我们( ) ①青少年要远离网络 ②明辨是非,理性对待社会新兴事物③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④网络游戏有百害而无一利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对于警示类问题,从怎么做的角度回答,材料中利用网络赌博的行为是违法的,作为未成年人要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明辨是非,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其中①④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A。 4.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这些规定说明( ) A. 实现不了诺言,只要道歉就行 B. 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的责任 C. 为了讲信用我们最好不要许诺 D.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假话 【答案】B 【解析】 诚实守信要求我们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不说谎,不骗人,并且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实现不了的诺言,就不要答应,排除。C是错误的,太绝对了,排除。D是错误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排除。故本题选B。 5. 小刚放学途中被几名不良青年拦住并强行索要身上财物。不良青年侵犯了小刚的( ) A. 生命健康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合法财产所有权 D. 受教育权 【答案】C 【解析】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几名不良社会青年正侵犯了这一权利。 6. 据报道,浙江温州务工人员王某到自动取款机前取款时,意外发现一张信用卡,卡内余额约21万元。经不住诱惑的王某从该卡中转账5万元,但事后良心不安,去公安机关自首并主动归还,被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万元。这一案件给你的启示是( ) A. 捡到东西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B. 有良知的人总是吃亏 C. 法律有时是不公正的 D. 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 【答案】D 【解析】 题干表述了王某经不住诱惑,捡到别人的信用卡,却从中转账5万元,事后虽然主动自首,却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启示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D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捡到东西不归还是违法行为,排除。B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太绝对了,排除。C是错误的,法律是公平公正的,排除。故本题选D。 7. 下列行为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 A. 由于家庭贫困,父母要求其读九年级的孩子终止学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