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乡的地质地貌简介
青岛市的地质地貌简介
摘要: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及东南部沿海一带,由于受海洋环境的调节及东南季风和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暖夏凉,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春和景明,较内陆同纬度地区约迟25天左右,且多风多雾少雨;夏季海风轻拂,温湿凉爽,;秋季山明水秀,秋高气爽,云轻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摄氏0.2度,是一座天然的大温室,虽海风阵阵,气温有时较低,但无严寒侵蚀剥蚀低山侵蚀剥蚀低山一般海拔500~1 000米分布于崂山、小珠山地区。由海拔400~500米以上的花岗岩山地构成了该区内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崂山和小珠山山体均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岩石致密坚硬。由于山体受构造抬升而隆起,侵蚀剥蚀作用强烈,山峰尖峭,山坡陡峻,多呈尖脊状,沿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侵蚀谷地十分发育,主体沟谷呈北东向。小珠山地区的沟谷、山脊以北北西向为主。侵蚀沟谷多为深切割的“V”型谷,在崂顶北面发育有典型的平底箱形谷地。崂山的东、南缘山势特别陡峭,陡崖及花岗岩崩坍岩块,堆积到处可见崂山奇特的山形与花岗岩岩相关系十分密切。较高的山峰山脊多由细晶花岗岩所组成,抗风化剥蚀能力强,故而形成3岩突兀的锯齿状山脊。山脊两侧发育有短小急湍的小河,谷深壁陡,有的形成瀑布。在构造断裂带上,常有花岗岩裂隙泉出露。东为临黄海拔海而起的崂山山脉,是青岛市沿海地区的最高山体,主要由花岗岩体组成,因构造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侵蚀切割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山峰尖峭,山坡陡峻,岭岫重叠的剥蚀低山,以巨峰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构成五大支脉,谷、脊交错,石蛋累累,奇景迭出的山石景观。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山景线条优美流畅。因受重力崩塌而形成陡壁悬崖,峰柱直立,难以攀登。岩石叠垒形成的洞穴和变幻造形、形神兼似的景石及球状风化石等,成为崂山的迷人景色。侵蚀—剥蚀中低山侵蚀—剥蚀中低山主要是崂山山区,位于该区的东南,面积23957亩,占山地面积的1.56%,占全市总面积的0.15%。是全市唯一的侵蚀—剥蚀中低山。山体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受两向节理切割,风化后呈立方体状的石蛋地形。整个岩体被后期北东向断裂分割成三大条块。物理风化作用和流水的强烈侵蚀作用,形成危岩伴深涧、奇峰与幽谷交织的险峻景色。山地直逼黄海,构成典型的山体海岸。 崂山山势巨峰干脊突起。其下千岩万壑回环四周,峰峦叠出巨峰为崂山之主体,在山体东南部,三标山是崂山余脉,由即墨市南陲之鹤山,南入崂山境。石门山,位于崂山区境东部。以石门山为主体的山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标,分南北两支南支在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 一般海拔50~500米,切割深度小于100米。海拔200米以上者称为高丘陵,海拔200米以下者称为低丘陵。主要分布于崂山、小珠山侵蚀剥蚀低山地形的四周及薛家岛部分地带。主要的山峰是,崂山周围有虎岭顶,铁骑山、卧狼齿、浮山、太平山、午山,小珠山周围有大箍顶、龙雀山、镜台山、陡楼及薛家岛大间山。 午山、大间山岩性为白垩系青山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熔岩和角砾岩等组成。龙雀山北侧、王台东南、崂山区王哥庄南为胶南群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和浅粒岩等组成。其他山体均为燕山晚期侵入之花岗岩、花岗斑岩、白岗岩及石英二长岩等组成。 地貌特征表现为,海拔200米以上的侵蚀剥蚀丘陵与侵蚀剥蚀低山地形的特征近似,山势较陡,峰脊陡峭,沟谷发育,切割较深,第四纪堆积主要为残积物。海拔200米以下的侵蚀剥蚀丘陵,分布面积广,沟谷切割深度小于100米。经长期缓慢上升和风化剥蚀,形成了连绵起伏的破碎的低矮山丘,山顶浑圆,山坡平缓,常呈现出一些海拔在50~100余米的孤立残丘和孤岭,坡角10°左右。沟谷断面多呈“U”型,沟底纵坡平缓,坡积、洪积和冲积物较发育,以砾石和砂质粘土为主,厚度3~5米。 崂山向北延伸,为鹤山丘陵,分布有众多可供开发的山石景观。午山支脉向西伸展,至市区东缘为浮山。浮山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山体虽低但相对高度较大,九峰并立,峭拔难登。东部五峰尤为险峻。由花岗岩组成的小珠山,山体垂直节理发育,多悬崖峭壁。侵蚀—剥蚀高丘陵侵蚀—剥蚀高丘陵总的分布脉络不太明显,山势比较缓和,地貌形态比较单调。主要分布在崂山及小珠山侵蚀—剥蚀低山区的周围地区。崂山低山区的东南端有崂山头北面有四舍山、姚家山、台子山、黄山,西面有午山及浮山;小珠山低山区的西、北面有镜台山、捉马山,以及胶州湾以南沿海的高丘陵,以大珠山为代表,由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齐,以西北向南达海岸分布,十分峻伟。(二)侵蚀—剥蚀低丘陵侵蚀—剥蚀低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