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文化中樱花的美学意义
日本文化中樱花的美学意义
摘 要: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结合日本民族的“ 物哀观 ” 的审美精神 ,着重分析了樱花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以此来拓展我们对日本人美学理念和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樱花;美学意义;物哀
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樱花是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樱花传达着日本民族的审美精神,研究樱花是透视日本民族的重要窗口;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为日本民众所喜爱,每年的樱花节赏花之人络绎不绝;樱花本身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本论
樱花是自平安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所钟爱的。提起樱花 ,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它视为“ 日本的花” ,而且这种看法是在江户时代就已很普遍了。 [ 1 ]不同民族的人们赋予花卉不同的涵义 ,故而产生了不同的民族审美观。今天的日本人将樱花视为“ 国花 ” 且每逢春天樱花盛开之际 ,日本人都要结伴赏花 ,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樱花的爱恋之情。樱花被认为蕴涵有日本民族之于大自然的“物哀美 ” 意识 ,因此日本人对它们情有独钟 ,在它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念。同时 ,在日本人数千年的认识发展长河中 ,樱花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其所蕴含美学意义发生了多次变化 ,从而成为日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 樱花是日本民族“ 物哀 ” 审美观的重要载体
“ 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 ,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 ,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 真正将单纯感叹的“ 哀 ” 发展到具体充实的“ 物哀 ” 的是《源氏物语 》 的著者紫氏部。“ 物 ” 是客观存在 ,“哀 ” 是主观情感 ,两者“ 物心合一 ” ,其中“ 物 ”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自然风物 ,更可以为社会世象、 人情百态 ,总之是以现实之物触内心之“ 哀 ” ,大大丰富了“ 哀 ” 的情感范围。这种“ 物哀 ” 之情包含着赞赏、 亲爱、 喜爱、 可怜、 共鸣、 同情、 悲伤、 怜悯、 壮美、 感动、 失望等诸多情绪。这样“ 物哀 ” 写尽人生世象 ,人间世情。随着日本历史的发展 ,特别是佛教的普及 ,“物哀 ” 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逐渐成为日本民族共同的审美观念 ,对平安王朝及以后的审美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一国的自然环境、 历史传统、社会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物哀意识诞生于日本 ,与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日本列岛自古以来经常为雾霭所笼罩 ,自然风光留给人们的是朦朦胧胧、 变幻莫测的印象。日本在狭窄的国土上集中了如此之多的千姿百态、 俊秀幽雅的自然美景 ,但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频频袭击 ,使日本人常常目睹美好景致在顷刻间毁于一旦 ,化为乌有。这使得日本人从上古时代开始就相信 ,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这促使日本人形成了最初的朴素的
“ 哀 ” 的观念。
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于是 ,佛教的出世主义便很快地渗透进日本的审美意识中 ,佛教的万物流转和生灭无常观、 视现实世界为应予厌离的苦界等净土教的秽土观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普及。佛教所揭示的人生的虚幻感以及万物流转的“ 无常观 ” ,[ 2]使日本人原本因为自然环境因素所形成朴素的“ 哀 ” 的观念得到了新的发展。“物哀 ” 的审美意识逐渐成为日本的主流审美观点。在“物哀 ” 的审美观念产生之后 ,又相继出现了以幽玄为中心的“空寂 ” 和以风雅为中心的“闲寂 ” 美[ 3 ],它们构成了日本审美意识的主体 ,并大大拓展了日本固有的审美意识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深度。
樱花是日本人自上古时代就开始种植的花卉之一。樱花花期甚短 (约七日 ) ,盛开时团团锦簇 ,热烈灿烂 ,极为壮美 ,但一阵风吹来 ,满树樱花如雪般静静飘落。樱花在美到极致时凋落 ,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击。落花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 ,这种瞬间的飘落之美与佛教的“短暂、 无常、生死轮回 ” 的思想相吻合 ,并在与日本人朴素的“ 哀 ” 的思想相结合中得到深层次的表现。比起盛开的樱花 ,凋落的樱花更让日本人动情 ,它被认为是无常之美的一种体现 ,充满“物哀 ” 的哀伤情调。人们悲叹生命短暂易逝 ,自然变化无常 ,从而愈加深刻的体会到“物哀 ” 之感。樱花的美学形象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几个阶段 ,但总体而言 ,樱花的美学形象与“物哀观 ” 紧密相连 ,是日本民族“ 物哀 ” 审美观的重要载体。
二、 樱花的美学形象在日本文化中具有的内涵
樱花文化意义的起源与日本早期的宗教崇拜有关。日本最古老的书面文学作品[4]上记载着“ 木花佐久夜姬 ” 的传说讲述了天皇的祖先、 天照大御神的孙子迩迩芸命降临人间时与木花佐久夜姬一夜成婚 ,从此繁衍后代 ,成为大和民族的始祖。至此之后 ,木花佐久夜姬的化身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