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解题策略.DOC

第4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解题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解题策略

第42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九)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解题策略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生态系统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宏观水平,题目可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中通常将易错易混的概念、名词混在一起,非选择题常结合实例、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2016,全国卷,5T 2016,天津卷,3T 2015,全国卷,4T 2015,海南卷,25T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直是命题的热点。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常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考查,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常以生态农业、全球性环境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其中能量流动的内涵、运算方法以及对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是重难点 分值:2~12分 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 (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即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包括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其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其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 (2)关注生态系统成分必须明确的几个“未必” 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 2.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判断 判断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先依据各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能量、数量或有毒物质富集量等绘出食物链,然后加以判断。 (1)营养级的计算从生产者开始,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 (2)营养级与消费者的级别并不一致,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因为营养级从生产者开始,消费者级别从初级消费者开始。 (3)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归入任何一个营养级。这是由于分解者与动植物之间是腐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不能列入捕食链,也就不能列入营养级。 3.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4.能量流动图解分析 (1)本图涉及到三个营养级(第一、二、三营养级),从能量的去向角度看,每个营养级由四个部分组成: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从能量的来源看,本图中的能量有两个来源:一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二是人为投入的有机物的能量。其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根本来源,但在一些人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投入可能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3)未被利用的能量主要是用来维持该营养级存在的能量,如果这部分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或其他方面所利用,则该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就会明显下降,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题方法 1.采用列表比较法从形式、特点、范围、联系等方面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2.运用模式图法分析物质循环路径、能量流动渠道。 3.运用规律法解决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计算能量流动。 答题步骤 1.从题中获取有用信息,大致了解所考查的知识点。 2.从题意中找出关键信息,凡物质循环习题一定首先明确四大成分(既可通过物质循环规律,还可通过能量流动规律确定)。 3.构建食物网图,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一一作答。 规范答题 1.文字叙述类的题目要规范解答。例如: (1)为何某营养级的同化量加上呼吸量不等于摄入量时就应该回答“摄入量应等于同化量加粪便量,呼吸量是同化量的一部分”。 (2)在回答诸如“能量流动的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关系”时,教材中都有标准描述,只需依照作答。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态学的基础,又容易将种群与群落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出题,生态是必考专题。命题有以下几个角度。 角度一 结合能量流动或物质循环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习题呈现方式一)     (习题呈现方式二) 角度二 结合实例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图1为某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定量不定时分析示意图。 [例1] (2016·全国卷)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