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羊楼洞古镇和其生态性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三界“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PAGE \* MERGEFORMAT 17
羊楼洞古镇及其生态性研究调研报告
前言
在湖北省境内现存大量的源于传统建造体系的民间建筑,它们不仅反映了湖北省内各地域、各民族的社会历史、传承文化、经济形态、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同时体现了先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环境、融于环境的生态建筑理念。我们实地调研的羊楼洞古镇就是其中之一。
羊楼洞位于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镇,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蒲圻6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内蒙进行茶马交易。明嘉靖初,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
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主体
【关键词】 羊楼洞 历史文化 古镇布局 建筑单体 生态性
(一)引言
湖北省位于我国长江中游的华中平原,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充沛,其最典型的气候特征便是“冬冷夏热”,夏冬季节漫长,春秋季节短暂。冬季寒冷,平均气温在2-4℃,且常伴有寒风;夏季酷热,平均气温27-29℃,极端高气温可达40℃以上。在这样一个“冬怕冷,夏怕热”的特殊气候地区,新乡村住宅的建设却没有体现适应地域气候的生态舒适节能性,导致能源的利用率低,与低碳生态背道而驰。主要缺点在以下一些方面:
(1)夏季室温过高,冬季室温过低。新的乡村住宅建设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建筑质量不高,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夏冬季节建筑不能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室内热环境。
(2)建筑耗能严重。同样,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导致住宅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能耗与污染都很严重。建筑的保温性能差,大大增加了夏冬季节空调等高耗能电器的使用,不但增大了居民的经济负担,还加剧能源消耗。
(3)可再生自然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风能、光能充足,降水充沛,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指导,当地居民未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的建筑生态节能技术亟待研发,以便提升建筑质量,高效利用能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降低经济负担,最重要的是实现生态环保的理念,减轻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伤害。“羊楼洞古镇生态性研究”便是在此背景下所做的实地考察研究项目,通过对当地传统地域村落和民居的生态性研究,寻求关于气候适应性的古老民间智慧,并以期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
(二)羊楼洞历史文化简介
文化是建筑的魂,建筑的形成是文化的产物,建筑是文化的载体。研究羊楼洞古镇必须对古镇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羊楼洞古镇的历史发展始终围绕着“茶叶”展开,作为古代中国种植茶叶、加工茶叶以及茶叶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羊楼洞的发展与茶叶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是茶叶造就了羊楼洞的辉煌。
1、初始期
羊楼洞古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历史。明代中叶当地就开始加工“帽盒茶”转运蒙古。这个时期的茶叶贸易以当地商人经营为主的。晋商的身份是一种包买商性质,往往预支一笔钱给茶农为其加工茶叶,同时支配或控制了茶户的加工活动及再生产过程。如此包买商经济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水平的产物,它是商业资本从流通领域逐渐转向生产领域的一个过渡时期。“初期”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年间,大约经历了150年,这个时期古镇发展主要是依靠自身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发展相对缓慢。
2、发展期
清代以后晋商指导当地农民种植茶叶,直接在当地开设茶叶作坊和商号进行茶叶贸易。此时青砖茶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晋商大多还是以买包商的身份出现。道光四年(1825),大批广东茶商前后涌入羊楼洞采制红茶。到1840年,当地红茶号己达50多家,年总产达500万斤。红茶的发展带动整个茶砖业的发展。
发展期从乾隆年间外来资本首次进入羊楼洞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前后大约经历了100年左右。这个阶段羊楼洞出现简单的手工业。手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人员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向城镇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