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个案说明
第三章 個案說明
第一節 日本金融改革及其原因
本研究的個案公司有二個,分別是新生銀行及瑞穗金融集團。在進入個案介
紹前,首先要介紹日本的金融環境、泡沫經濟原因及金融改革。
在二次大戰戰前,日本就已經建立了金融體系陸續成立了十二家的都市銀
行,依照其成立年代分別依次是三井銀行( 1876)、住友銀行(1895)、第一銀行
(1896)、日本勸業銀行(1897)、日本興業銀行(1902)、三菱銀行(1919)、富
士銀行(1923)、三和銀行(1933)、神戶銀行(1936)、東海銀行(1941)、東京
銀行(1946)及太陽銀行(1968)(蔡增家, 2003 ),另外1897 年,日本創立了日
本勸業銀行,希望能趕上西方世界(Tett,2003) 。其中1953 年對日本具有特殊的
意義,又稱為「經濟奇蹟元年」,因為在這一年,美軍正式結束日本軍管情形,
將日本的經濟大權又交回了日本人的手中。
當時日本的池田政府陷入了銀行與資本市場的選擇之中,為了能快速的重建
日本的經濟以及維持政府適當的控制,日本政府後來決定以銀行為主體來控制稀
少的資金,並確定這些資金能被投入政府的優先目標裡。同時為了避免銀行獨
大,參考了美國的Glass-Steagall Act ,將不同的任務分配給不同的金融機構。當
時建立的金融制度主要有:經紀商負責股票市場;商業銀行服務消費者,並對大
企業提供短期借款;信託銀行專門承作資產管理服務;地區銀行服務規模較小的
客戶。而日本勸業銀行在當時也進行分割,一家稱為第一勸業銀行,屬於商業銀
行,另外一家則成立新的專業銀行,稱為長期信用銀行,提供企業中長期的資金
需求,也就是新生銀行的前身。而日本的銀行體系也建立了「主要銀行體系」
(Main Bank system ),其是具有以下兩種意涵:首先是企業以銀行體系為主要資
金來源,同時政府與銀行關係密切,因此銀行體系實是具有信用分配(Credit
Allocation )的作用;其次是為了擔負起「護送船艦」(Envoy Fleeting )的任務,
因此銀行體系是採取專業分工的銀行體系,其主要分為全國性的都市銀行、專門
負責長期貸款的長期信用銀行、外匯專業銀行、中小企業融資的相互銀行、區域
性的信用金庫及政府經營的郵政儲金體系。(Tett,2003 ;蔡增家, 2003)主要銀行體
系在建立的金融體系之後,日本企業就以此為後盾,成功的使日本的經濟快速復
甦。從 1955 年到1974 年,當時日本的年平均實質GDP高達 10% ,從1974 到
1990 年,平均成長率為4% (莊豐昌,1998 ),因此民間財富已經累積了相當的龐
大,而政府卻是維持一貫的外匯管制,因此一般民眾的投資管道非常缺乏,因此
龐大的資金開始湧進股票市場與不動產。
而1985 年9月的廣場協議(Plaza agreement) ,日元匯率由1985 年九月的一
美元兌二百四十日元急劇上升到1988 年初的一美元兌一百二十日元,上升了一
倍。在日圓大幅升值後,日本央行又從 86 年開始調低重貼現率,從87 年開始,
共維持了三年三個月的2.5%低利率,更是促成日本泡沫經濟的原因之一。在日
元升值期間,國際資本開始加速進入日本,進一步刺激了日元的升值,並導致日
本國內貨幣供應量過度增加,再加上當時日本國內實行寬鬆的低利率貨幣政策,
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刺激了日本房地產、股票價格繼續大幅上升,日本的泡沫經
濟也因此生成,日經指數從1985 年的一萬點附近一路狂升至1989 年底的三萬八
千九百一十五點歷史最高水準。從 1991 年,日本經濟開始崩潰,日本自此陷入
了十多年的經濟蕭條,一般稱為失落的十年(Lost Decade )。
根據Foo(2003)指出,日本90年代的銀行危機主要原因有四點:
1.日本獨有的銀行結構,以保護銀行為主,而不是鼓勵競爭,因此造成銀行貸款
時的輕率,也為後來的巨幅壞帳埋下種子。
2.日本金融市場開始走向全球化時,事實上日本銀行並未準備好進行全球競爭。
3.日本企業及銀行間的「經連」 (keiretsu )系統使得銀行在貸款時並未考慮到風
險管理。
4.政策制定者對於制定鬆散的會計制度及不揭露的要求也是原因之一。
而Kawai(2005)也與上述原因有相同的看法,另外還指出兩點原因,其一是
90 年代的經濟衰退,另外還有決策者的反應太慢,不願積極面對相關的問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