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后人-纪念不是为了炫耀祖先 是表明态度.docVIP

张自忠后人-纪念不是为了炫耀祖先 是表明态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自忠后人-纪念不是为了炫耀祖先 是表明态度

后人在张自忠将军墓前的合影。前排搂小孩的为张自忠女儿张廉云。受访者供图   张自忠牺牲后,家人在其牺牲地收集的石头,刻上“血石”两字以作纪念。目前保存在军博。资料图   4月8日,张自忠之孙张纪祖,拿着爷爷张自忠的照片。当时他应邀参加台儿庄战役纪念活动。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人物小传   张廉云(92岁)   张自忠将军之女,曾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张庆安(82岁)   张自忠将军之孙,曾是上海钢铁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纪祖(75岁)   张自忠将军之孙,商人   自张自忠将军牺牲之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儿孙们每周日都会举行一个纪念仪式,面对将军的遗像,诵读家训。家训有三句话:“祖祖孙孙莫忘七七。祖祖孙孙莫忘五一六。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虽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断了公开的纪念活动,但儿孙们并未忘记家训,未忘记传承先祖的精神。   今年5月16日,是张自忠将军殉国75周年纪念日,在湖北宜城的将军殉难地,一座纪念园正式向公众开放,包括将军多位后人在内的数万民众,出席了现场的纪念活动。一位将军的后人说,“我们纪念张自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祖先,而是表明自己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一种态度,让不愿意认错的某些日本政客知道,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让历史重演。”   “莫忘七七,莫忘五一六”   在1940年张自忠殉国后,家里就多了一个仪式。作为长子,这个仪式由张廉珍主持,他在每周日早上九点,都会带着全家人,面对父亲的遗像,诵读家训三次,并默思十分钟。家训有三句话,“祖祖孙孙莫忘七七。祖祖孙孙莫忘五一六。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但这个家庭的纪念仪式,在解放后就戛然而止。后辈们回忆说,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姑姑的工作。   后辈们所说的姑姑是张廉云。   张廉云在家排行老三,大哥即是张廉珍,其解放前曾供职于财政机关,后一直居住在上海,有子七人。二哥张廉静,曾赴黄埔军校受训,后不幸感染伤寒,于1934年早殁,年仅17岁,无子嗣。   而她,则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从事教育、医疗等工作,退休前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如今已是92岁高龄。   因担心自己年龄大了会无意中说错话,老人婉拒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她担心自己说错话会影响姥爷的形象。”张廉云的长子车晴说,在解放后,上一辈几乎都停止了对张自忠的纪念活动,因为当时他们都认为,“在外界看来,家里有个国民党军官的长辈,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解放以后,张廉云第一次正式填写登记表时,上级领导让她在家庭出身一栏中填写“军阀”二字。张廉云曾对家人说,“从小我就会唱‘打倒列强,除军阀’这支歌,而现在父亲也列入军阀之列了。”   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廉云服从了组织决定。   尽管张廉云这辈人小心谨慎,但还是没有躲过“文革”。那期间,张廉珍的家被抄了四次,患有高血压的他没有熬过“文革”,于1968年去世了。张廉云也被剃了阴阳头游街。   车晴说,直到1980年,湖北宜城率先掀起了纪念张自忠的活动,母亲才在朋友的建议下,为姥爷申请烈士证明书。她才开始表达压抑了三十年的复杂情感。   拿到烈士证明书以后,张廉云向北京市委统战部提出申请,变更自己的家庭出身时,她还有些慌乱,她小心翼翼地问车晴,“家庭出身如何写?”   “都没给祖父丢人”   祖父殉国时,张庆安才7岁,关于那一年,张庆安没有太多记忆。   “因为祖父很少回家,最多的时候,一年回去一次,带着我在院子里玩耍一阵子。”祖父的离世,对于七岁的张庆安来说,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参加每周日的纪念仪式,而正是伴随着这个仪式,他慢慢长大,也慢慢理解祖父的精神。   “解放前,父辈给我们讲起祖父的一切,我们坚定地认为,祖父是个应该被历史记住的人。”张庆安说,解放后,父辈们对祖父的纪念停止了,但他和兄弟们却以自己的方式悄悄保存着关于祖父的记忆。   而张庆安兄弟几个的名字,也与祖父的命运密切相关。   张廉珍有七个孩子,庆宜、庆安、庆隆、纪祖、庆范、庆成、庆新。张庆安出生的时候正赶上长城会战,家人希望张自忠能够从战场上平安归来,故取名庆安。张纪祖出生于1940年,当年,祖父殉国,家人希望他能记住祖父,取名纪祖。   1970年,在上海的张庆安收到七叔祖张自明的来信,要求张庆安速到北京。   张自明是张自忠最密切的兄弟,张自忠牺牲以后,张自明一直在整理张自忠的历史资料。1943年,张自明到张自忠牺牲的宜城长山走访,在老乡的带领下,他找到张自忠牺牲的地方,捡了两块石头,打磨以后,刻上了“血石”两个字,以此作为纪念。   当时张自明被批斗,他在东四十条的住宅被没收,自己住进了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小房子里。   待张庆安赶到小屋后,张自明慌慌张张地从角落拿出一个旧皮箱,告诉他,“这是你爷爷的材料,现在只有你来继承了,带上它,今晚就离开北京。”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