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背诵的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病学背诵的资料

《溫病學》教材大綱(七版為主) 一、溫熱類:1.風溫;2.春溫;3.暑溫;4.秋燥 二、濕熱類:1.濕溫;2.暑濕;3.伏暑 三、溫毒類:1.大頭瘟;2.爛喉痧 四、瘟疫類:1.濕熱疫;2.暑燥疫 (附:疫疹) 附:五、六版教材分類方法: 1.風溫;2.春溫;3.暑溫;4.暑濕;5.濕溫;6.伏暑;7.秋燥;8.大頭瘟;9.爛喉痧;10.疫疹;11.瘧疾;12.霍亂 (最後三種為六版教材獨有) 一、溫熱類溫病 病證特點 風溫: 多發於春、冬 發病較急,初起肺衛見證 傳變較速,易見逆傳心包 病程中以肺經為主,也有陽明胃腸 春溫: 多見於春,冬春之交、春夏之際 發病急驟,熱象偏盛,初起見里熱,有發於氣分、營分之別 素體陰虛,病程中陰傷突出,後期以肝腎陰虧為著 易出現神昏痙厥 治法以清泄裏熱為主 暑溫 夏季暑熱當令之時 起病急,初起以陽明氣分熱盛,少衛分證 病程中暑熱傷津耗氣,易見津氣欲脫,神昏、痙厥、出血等危候 後期多氣陰虧虛,正虛邪戀。部份閉竅、動風較長,有痰熱瘀滯後遺症 治法以清暑泄熱,顧護津液為主 秋燥 早秋燥熱偏盛時 初期:肺衛表熱證,有口鼻咽唇皮乾燥 中期:燥乾陰液,重在心肺,響及腸胃,病情較輕,傳變少,少邪入營血下焦肝腎 後期:肺衛陰傷 治法以燥者潤之 溫熱類溫病證治: 衛分: 風熱犯肺:銀翹散/桑菊飲 燥熱犯肺:桑杏湯(燥干清竅:翹荷湯) 氣分: 邪熱在肺: 肺熱壅盛:麻杏石甘湯 燥熱傷肺:清燥救肺湯 肺熱腑實:宣白承氣湯 肺熱發疹: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玄參方 熱在胸膈:梔子豉湯/涼膈散 邪熱犯胃: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 邪熱在腸: 熱結腸腑:調胃承氣湯 腸熱下利:葛根芩連湯(肺燥腸熱,絡傷咯血:阿膠黃芩湯) (暑溫:解毒承氣湯) 熱鬱少陽:黃芩加豆豉玄參方 熱盛動風:羚角鉤藤湯 營分: 熱灼營陰:清營湯(加減玉女煎/導赤清心湯) 熱陷心包:清宮湯+三寶(兼瘀血阻絡:犀地清絡飲/兼陽明腑實:牛黃承氣湯) 內閉外脫:生脈散/參附湯+三寶 (陽脫邪陷:參附龍牡湯) 血分: 熱盛動血:犀角地黃湯 熱與血結:桃仁承氣湯 (氣營兩燔:玉女煎/化斑湯/清瘟敗毒飲/秋燥:白虎地黃湯) 後期: 餘熱未清,氣陰兩傷:竹葉石膏湯(肺衛陰傷:沙參麥冬湯/胃陰傷:益胃湯/津傷:五汁飲) 陰虛火熾:黃連阿膠湯(暑傷心腎:連梅湯) 邪留陰分:青蒿鱉甲湯 真陰耗竭:加減復脈湯 虛風內動: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 其他版本教材: 肺燥腸閉:五仁橘皮湯 暑傷津氣:王氏清暑益氣湯 二、濕熱類溫病 病證特點 濕溫: 多發於長夏與初秋(大暑至白露),炎熱多雨 初起:濕熱鬱遏衛氣分,亦有邪阻膜原之特殊類型,初起陽熱不顯,脾胃為中心 起病滯緩,傳變較慢,病勢纏綿,病程較長,愈後易復發再燃 病程中可見蒙上流下,上閉下壅,瀰漫三焦 治法以分解濕熱為主 暑濕: 夏末秋初(大暑至秋分),炎熱雨濕 起病驟急,初起見暑濕鬱阻肺衛,亦多見表寒內鬱暑濕 有發熱、心煩,尿赤等暑熱內盛症,又兼有身重、胸痞,苔膩等濕邪內阻症 病程中常有黄疸、出血之变证 治法以清暑热、化湿浊、调气血、和脾胃 伏暑 深秋或冬月(寒露前後至大寒) 發病急驟,病情較重,初起氣分熱盛或營分熱盛,均可兼衛分表證 嚴重:陰傷尿閉,或尿多失固的危候 濕熱類溫病證治: 衛氣分: 邪遏衛氣:霍朴夏苓湯(表裏濕)/三仁湯(漸化熱)/雷氏宣疏表濕法(濕濁閉鬱較甚) 邪阻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 衛氣同病:雷氏清宣溫化法(表邪裏暑濕)/銀翹散去牛蒡子元參加杏仁滑石方(表輕熱顯)/黃連香薷飲(暑熱甚)/新加香薷飲(暑濕寒)/衛分宣濕飲(暑濕外襲) 氣分: 濕重熱輕,困阻中焦:雷氏芳香化濁法、三仁湯/蒙上:蘇合香丸/阻大腸:宣清導濁湯/阻小腸:茯苓皮湯 濕熱並重,困阻中焦:王氏連朴飲 熱重濕輕,蘊阻中焦:白虎加蒼朮湯 濕熱蘊毒:甘露消毒丹 暑濕積滯,鬱結腸道:枳實導滯湯 暑濕鬱阻少陽:蒿芩清膽湯 暑濕瀰漫三焦:三石湯/杏仁湯/杏仁滑石湯 暑濕傷氣:東垣清暑益氣湯 濕熱釀痰證,蒙蔽心包:菖蒲郁金湯/蘇合香丸/至寶丹 營血分: 暑濕內陷心營:清營湯+六一散,送服至寶丹(衛營同病:銀翹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麥冬方、清營湯合銀翹散加減/熱在心營,下移小腸:導赤清心湯) 熱閉心包,瘀阻血脈:犀地清絡飲(或合犀珀至寶丹) 濕熱化燥,傷絡便血: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黃土湯/(或加:獨參湯/生脈散) 後期: 濕勝陽微:薛氏扶陽逐濕湯/真武湯 腎虛失調:右歸丸+縮泉丸 余濕留戀:薛氏五葉蘆根湯 余邪留擾、氣陰兩傷:薛氏參麥湯 余熱未清:清絡飲 (濕從寒化、中焦寒濕:四、五加減正氣散) 其他版本教材: 暑濕邪干胃腸:桂苓甘露飲 暑濕困阻中焦:蒼朮白虎湯 伏暑熱結傷陰:冬地三黃湯 濕熱蘊阻經絡:宣痹湯 三、溫毒類溫病 病證特點 大頭瘟: 冬春 起病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