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土地资源评价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 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 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 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 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 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 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评价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评价结果应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评价要充分考虑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应进行多因素分析 生产性 综合性 主导因素 针对性 比较性 动态性 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 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索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索影响的统一体。 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 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 一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 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投 入与产出的关系。 土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 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 素;土地和土地利用。在土 地评价时,应尽量地应用系 统分析的原理,分析如何改 善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获 得最理想的产出与投入之比。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不同评价地区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理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同一等级的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结果的计算。 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作为评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条件、排水性能等; 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目。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 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使之相互吻合。25°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25°为临界值。 各项评价指标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如地下水埋深、潜育层深度等。 目前常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素等)。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价系统有: ① 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序列; ② 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 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级序列; ④ 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⑤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以往选取评价因素大多基于经验判断,并将诸因素以等权处理。宋延洲在河南禹县也据经验判断选择评价因素,但赋予各因素以等差指数,为土地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回归分析法比较适于研究成线性分布的现象,尤其是要求足够数量代表性好的样本。正是这些,使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广泛和可靠应用受到了限制。 层次分析法(保继刚,1988)、因素成对比较法(陈百明,1987)等在评价因素选择和权值确定上也进行过尝试和探讨。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 极限条件法:如黑龙江省的土地评价,北京丰台区的土地评价(申元村,l987)及福建沙县的土地评价”。实践证明,非等权累加指数法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故在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鉴于土地评价因素与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模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小升初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
- TCECS 1240-2023 弃土场工程技术规程.docx VIP
-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df VIP
- 2025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竞赛规则.pdf VIP
- 最后一片叶子英文剧本.docx
- 地下铁道施工技术课件:基坑的围护结构-排桩.ppt VIP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 含解析.pdf VIP
- 小时工劳务合同范本(2024版).docx
- 湖北工业大学2023-2024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pdf
- 河道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4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