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藻源水的农村分散式饮用水处理组合技术研究_微囊藻藻毒素.docVIP

针对高藻源水的农村分散式饮用水处理组合技术研究_微囊藻藻毒素.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对高藻源水的农村分散式饮用水处理组合技术研究_微囊藻藻毒素.doc

针对高藻源水的农村分散式饮用水处理组合技术研究_微囊藻藻毒素 论文摘要:研究单一超滤膜(系统I)、人工湿地-超滤膜(系统II)、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系统III)及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系统IV)对太湖高藻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其它3组系统相比,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组合工艺(系统IV)对好氧量、TN、NH -N、TP、TMC-LR(总藻毒素)及EMC-LR(胞外溶解性藻毒素)的去除效果最佳,对水体浊度、Chla(叶绿素a)及IMC-LR(胞内藻毒素)的去除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系统IV出水在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的同时能有效解决超滤膜污染的问题,降低运行成本。 论文关键词:高藻源水,饮用水处理,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微囊藻藻毒素   中文分类号:   我国饮用水水源约有25%是湖泊水或水库水,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饮用水危机爆发后,广大分散式农村饮用水工程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往往无法处理高藻源水中藻类、蓝藻藻毒素,出水水质不能达标。   目前针对高藻源水藻类的去除研究多为单一方法研究,如物理方法(慢滤、粘土吸附等)、膜滤法、化学方法(臭氧、光化学催化氧化、高锰酸钾氧化等)及生物方法(植物、微生物处理)。实际上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颗粒态、溶解性污染物具有互补性,因此运用组合处理工艺,可有效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但目前该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植物-膜、微生物-膜及植物-微生物-膜组合处理工艺处理太湖高藻源水,并对3种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及运行成本进行系统对比评价,为针对高藻源水的农村分散式饮用水处理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区概况   实验设备位于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站内,源水取自站内太湖边5×5m(水深2.5m)围隔内,取水用潜水泵位于水深0.5m处,实验期间围隔内呈蓝藻爆发状态,部分蓝藻已死亡,水体具有浓重的藻腥味。   1.2试验设计   比较单一超滤膜(系统I)、人工湿地-超滤膜(系统II)、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系统III)及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系统IV)4种系统对太湖高藻源水的处理效果,并比较4种系统超滤膜膜通量变化。试验共进行3次重复。   1.2.1人工湿地构建   选用体积1240L的圆形塑料桶(高度:113cm,上部直径:118cm,下部直径:118cm)作为人工湿地载体,桶底层(排水区)选用砾石,直径为3~5cm,厚度为15cm;中层选用炉渣及部分土壤,炉渣直径为0.5~1.0cm,厚度为50cm;上层选用砾石,直径为1cm左右,厚度为20cm。平均孔隙率约为0.40。   2010年6月4日,选择20~30cm株高的美人蕉为受试植物,种植于圆桶中,种植密度为20株/m。植物用太湖源水培养3月后,美人蕉密布于人工湿地(植株平均高度约90cm),开始正式实验,实验停留时间设计为24小时。   1.2.2生物接触氧化系统   2010年6月15日,选择由塑料颗粒与活性炭高温压制而成的改性填料为受试人工介质,该改性填料具有填料高孔隙度及活性炭高吸附性双重能力的特性,填料放入直径100cm的圆形钢罐中,导入太湖原水,曝气采用微曝气方式,每日曝气2小时用于挂膜,微曝气气水比例设计为5:1。   培养约3个月,开始正式实验,设计太湖高藻源水微曝气停留时间为6小时,测定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净化效果。   1.2.3超滤膜系统   超滤膜(U/FMembrane)选用浙江欧美环境技术公司OMEXELLSFD超滤膜。   1.3监测指标及方法   耗氧量(COD):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   水质中TN、TP、NH-N、NO-N、NO-N使用荷兰产SKALAR流动分析仪测定(TN采用紫外消解、镉柱还原a—萘胺盐酸盐法测定、TP采用钼酸铵显色法、NH-N采用水杨酸钠法测定、NO-N采用镉柱还原a—萘胺盐酸盐法测定、NO-N采用a—萘胺盐酸盐法测定)。   Chla:采用Lorenzen法测定,水样经GF/C滤膜(0.45μm)过滤,加入90%丙酮萃取24h后,在波长630、645、663、750nm下测定吸光值。   TMC-LR(总微囊藻毒素)、EMC-LR(溶解性胞外微囊藻毒素)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IMC-LR(胞内微囊藻毒素)为TMC-LR(总微囊藻毒素)与EMC-LR(胞外微囊藻毒素)的差值。   超滤膜通量测定:膜通量(L/min)=超滤膜出水量(L)/时间(min),每次测定前用超滤膜出水进行反冲洗。   2结果与讨论   2010年9月13日至19日,对单一超滤膜(系统I)、人工湿地-超滤膜(系统II)、生物接触氧化-超滤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