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乙肝网:/
治疗乙肝全国 【免费咨询热线:400-682-9816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年更新版发布
为规范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
于2005 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 年来,国内外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
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
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
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
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 3.2kb,为部
分双链环状DNA 。 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 65℃10 h、煮沸 10 min 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
HBV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 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 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 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 为模板延长正链
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 ;然后以cccDNA 为模板,转录
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 ,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 和编码HBV 的各种抗原。cccDNA 半
寿 (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 已发现有A~I 9 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 型和B 型为主。HBV 基因型和疾病
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 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 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
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 阳性患者
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 基因型;A 基因型患者高于D 基因型 [10-12]。
二、流行病学
HBV 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 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
报道,全球约20 亿人曾感染过HBV ,其中3.5 亿人为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 100 万
人死于HBV 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13, 14] 。
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 岁一般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
5 岁以下儿童的HBsAg 仅为0.96%[15, 16]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 感染者约9300
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 万例[17]。
HBV 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 (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14]。由于
2010 年新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国乙肝网:/
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 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 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
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
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
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Ⅲ)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 (产) 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
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 Ⅰ) ,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
婴传播已大为减少[18]。与 HBV 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
感染HBV 的危险性增高 ( Ⅰ) 。
HBV 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 、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
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HBV 能经吸血昆虫 (蚊、
臭虫等) 传播[19] 。
三、自然史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 (产) 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 HBV 者
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 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 %发展为慢性
感染[20] ( Ⅰ) 。婴幼儿期HBV 感染的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