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近现代建筑 时代背景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而到了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之间的矛盾;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 新材料和新技术 开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思想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这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伦敦水晶宫 “水晶宫”是一座展览馆,专为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而设计建造。 “水晶宫”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内,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宽408英尺(约124.4米),长1851英尺(约564米),共5垮,高三层,由英国园艺师J·帕克斯顿按照当时建造的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 伦敦水晶宫 “水晶宫”共用去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从1850年8月到1851年5月,总共施工不到九个月时间。1852-1854年, 水晶宫被移至肯特郡的塞登哈姆,重新组装时,将中央通廊部分原来的阶梯形改为筒性拱顶,与原来纵向拱顶一起组成了交叉拱顶的外形。1936年,整个建筑毁于火灾。 伦敦水晶宫 “水晶宫”虽然功能简单,但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 它所负担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内部空间,最少的阻隔; 第二、 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 第三、 建筑造价大为结省; 第四、 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五、 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第六、 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质量,其特点就是轻、光、透、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伦敦水晶宫 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 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对建筑的影响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机械馆是本次博览会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结构和施工技术,采用钢制三铰拱,跨度达到115米,堪称跨度方面的大跃进!陈列馆共有20榀这样的钢拱,形成宽115米、长420米,内部毫无阻挡的庞大室内空间。钢制三铰拱最大截面高3.5米,宽0.75米,而这些庞然大物越接近地面越窄,在与地面相接处几乎缩小为一点,每点集中压力有120吨,陈列馆的墙和屋面大部分是玻璃,继伦敦水晶宫之后又一次造出了使人惊异的建筑内部空间。 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 芝加哥学派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19世纪后期急速发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 他们使用铁的全框架结构,使楼房层数超过10层甚至更高。由于争速度、重时效、尽量扩大利润是当时压倒一切的宗旨,传统的学院派建筑观念被暂时搁置和淡化了。这使得楼房的立面大为净化和简化。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芝加哥学派”中最著名的建筑师是路易.沙利文。 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战神校场上,是1884年法国政府为庆祝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一百周年,举办世界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