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构造带“锚、喷、索”联合支护
地质构造带“锚、喷、索”联合支护应用浅析
邢长勇
【摘要】杉木树煤矿近年虽然进行支护工艺的改革,普及了锚喷支护工艺。但在地质构造带,仍只能采取传统的“棚式”支护方式,加之杉木树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矿山压力大,导致巷道因变形而无法正常使用。鉴于此,杉木树煤矿在地质构造带大胆探索支护工艺,在不同围岩条件下的巷道试用了“锚、喷、索”联合支护。通过实践,充分证明该支护技术的应用是成功的,它对于减少后期井巷工程的整治维护工程量、安全过巷,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降低掘进率是煤矿生产追求的目标,也是地质构造复杂矿井或区域的难点煤矿矿压显现也大—南西向平行展布。山脉高程大多在海拔600~800m之间,槽谷最低点为溪尾河与腾龙河会合处,海拔约390m。
杉木树井田内主体构造为珙长复式背斜的北西倾伏端,主要由腾龙背斜、滥泥坳向斜、青山背斜等组成一束北东向褶皱束。现矿井开采范围以滥泥坳向斜为中心,其东南翼即青山背斜西北翼,西北翼即为腾龙背斜东南翼,腾龙背斜北翼(腾龙桂花井田的煤层尚未开采) 。
滥泥坳向斜东至珙县金沙湾,西至高县,全长16公里,为一开阔的不对称向斜,北翼倾角15—30度,南翼倾角30—60度;轴迹方向自西向东由北东向渐变为北东东向呈弧形展布,向斜中段有一北西向隆起,隆起部分构成一“马鞍”形态,轴迹自“马鞍”部分分别向北东和南西方向倾伏,向东倾伏2.5—10度,向西倾伏3度左右。
矿井在勘探、建设、生产中揭露中、小型断层319条,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井田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下二迭统茅口组、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和宣威组,下三迭统飞仙关组和中三迭统嘉陵江组,及第四系,总厚度约1000m以上。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上统宣威组,平均厚度131m,系近海型含煤沉积,假整合于上二迭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岩性主要为深灰、灰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粘土岩,上部含薄层泥质灰岩,下部夹似层状、透镜状菱铁矿数层。
矿井内可采煤层有C5、B3、B4煤层,主采B3、B4煤层,C5作为保护层开采。B3、B4煤层层间距在1.0~3.5m,有时呈合层状态,极不稳定(详见图1:综合柱状图)。
图1 杉木树矿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2 S3012风巷概况
(1)S3012风巷位于矿井三水平滥泥坳向斜南翼,标高+50~151m,设计走向长850m,采用炮掘,定向、沿煤层顶板施工,断面积10.25m2,即:宽×高=4.1m×2.5m。该巷主要用于S3012工作面运送综采架的线路及回采时的回风通道。
(2)巷道所掘位于B3+4煤层合层状态层位。B3+4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内含1-3层粘土岩、炭质泥岩夹矸;煤层平均厚度在3.2m,倾角0~10°、倾伏角-14°;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
表1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类别 硬度(f) 厚度(m) 岩性 顶板 老 顶 砂岩 5~12 5 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 直接顶 砂质泥岩 4~8 2~3 灰色砂质泥岩、砂岩 伪 顶 泥岩 2~4 0.1~0.6 灰色泥岩内含砂质泥岩 底板 直接底 粘土岩 1~3 2.6~2.9 灰白色粘土岩、灰色砂质泥岩,下为B2煤层 老 底 砂质泥岩 4~8 5 B2煤层下为灰色砂质泥岩、砂岩为主 (3)该巷已开掘600m,期间遇6条断层,其中落差在5m及以上的有两条,即:F2:153°∠66°H=5m、F6:62°∠39°H=6m,见图2。
(4)巷该采用“锚、喷、索”进行联合支护,遇顶板破碎时补加钢筋网。
图2 S3012风巷遇断层期间平面布置图
2巷道支护设计
2.1巷道支护机理
锚喷、索支护是以锚索为主要构件,与钢、金属网等辅助构件共同形成的支护体,其主要的作用支护机理有以下几点:采用锚索、钢形成高强度、大收缩性的支护承载圈,即组合加固拱。据有关的测定组合拱重载圈内的岩体强度接近于破坏前的强度,同时具有较大的可缩性,这是软岩支护所必须具备的,只要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锚杆在软岩中的实质是锚杆对松动圈内破裂圈进行约束挤压加固,重新形成具有一定强度一定厚度的组合加固拱。由于巷道顶板内砂岩较,普通锚杆无法将复合顶板下的软岩全纳入锚杆锚固范围内,难以保证该巷道支护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在普通的锚梁网支护的基础上采用锚索支护,即通过锚索的悬吊作用在岩层中,与组合梁一起形成一个厚度加大抗弯强度和刚度提高的新的组合梁结构。采用锚杆支护,可以减少围岩浅部的扩容变形能力,在高应力或采动压力的作用下扩容变形是不可能完全阻止,通过锚杆、锚索支护可以有效的加固锚固范围的围岩体,可大大减少扩容变形量。采用钢带、金属网提高了围岩面的抗拉变形通力,控制围岩的变形量,同时通过形成一个有机的支护体,而不是锚杆、索的独立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体支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