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华为研发读书笔记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华为研发读书笔记精选

读书笔记(摘自张利华《华为研发》) 做先驱不要做先烈:“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三步是先烈”。小公司如何搞研发?切记不能贪大求快。量力而行,先有市场需求,再有产品研发,确保研发出来就立即能转化成销售额,先熟悉一个产品的生态链、供应链,再融入自主研发消化细节,最后再进入创新环节。 理想最好,止步于竞争对手。成立专门的部门,时刻追踪最新的技术发展做好产品的短、中、长期规划,展开竞争对手产品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企业家的远景、企业运营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发展后劲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的追求解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问题;企业内部运营机制解决了短期利益分配问题;具有正向激励政策的人才机制解决了企业发展驱动力问题。 在顾客、员工和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 《华为基本法》第五条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1. 成立总体组,全面负责技术的方向、规划和跨团队的技术方案的协调,事半功倍。 2. 建立有效的高层管理组织,采取有效的跨部门项目组运作的方式,控制项目立项、进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产品的质量。 3. 矩阵式管理:纵向 - 总体办、技术干部部(人力资源部)、计划处; 横向 - 交换机业务部、无线业务部、... 既有重点、专业的产品,同时又能很好协作,集公司资源来完成重大项目。 4. 分层控制,分为规划层、管理层、控制层、执行层,不仅做好规划,而且通过层层控制,保证战略意图得到彻底贯彻执行,落实到位,有很强的执行力。 5. 引入IBM 集成产品研发流程(IPD),流程管理监控系统(IBM Notes)来实施,将研发的“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 6. 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中研部和中试部人员配备上倒挂,中研部有大量本科生,而中试部博士最多,保证产品的品质。这点是许多公司都做不到的。 7. 研发的三套马车:战略规划办 (做什么产品)-- 中央研究部 (做出产品) -- 中试部 (做出成熟产品) ,一环扣一环,既能站在制高点看清作战的方向,制定正确的产品路线图,又能尽快研发出市场所需的产品。 8. 不断关注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避免类似系统的设计缺陷。 9. 追踪相关的核心技术。 10. 总体组和业务组(骨干人员)的人才双向流动,技术管理人员都是从各个业务部门抽选来的技术业务骨干。 11. “党”管理“军队”,具有层层的技术管理体系和技术管理团队,超过 1/10 的技术管理人员。 12. 权力下放,谁更了解事情,谁就有更多的发言权, 让最明白的人最有发言权,这点也非常符合知识管理的特点。对软件公司,真正干事的人才了解需要多少开发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技术、下一步技术发展的趋势等等。这也是国内许多公司很难做到的,往往是上面的管理者喜欢说、喜欢做决定。 13. 研发一个新产品时,尽量减少自己的发明,继承以前的技术成果,采用成熟技术,向社会采购。任正非说,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减少成本,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最终尽早占领更大的市场。 14. 项目奖金单列,完善考核体系,永远保证有高昂的团队士气。 15.不因暂时的成败论英雄,允许犯错误,大量启用新人。李一男,25岁时任中研部总裁。倒是像中央红军,许多指挥官都是20多岁。 16. 研发IT支撑系统,值班专家-- 专家组会诊 -- 供应商技术支持(外部资源) , 建立经验库,知识共享。 17. 研发的项目经理,等项目结束后,会流动到生产部负责生产,甚至再流动到市场部门负责销售。这对研发、销售都非常有利。 《华为研发》是本好书,第一次有人如此深入地将华为这个标本比较完整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本书通过对华为公司自主研发、人才战略、管理结构和竞争策略四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剖析了华为从初创、发展、壮大直到走向世界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华为研发的经验教训。      初读笔记如下。准备再重读一遍,里面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1.华为成功的简单逻辑是:   在通信这个高科技行业,主要竞争对手来自欧美企业。   高科技行业的特点就是人力资本,知识经济。   工厂和生产不是创造利润的主战场,主战场在研发、在技术、在知识,最终在人才,在研发人才,在如何组织好研发人力资本,实现增值。   中国工程师的价格是欧美企业的三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之间,只要我们的方向正确,把人员管理组织好,我们的成本就一定要大大低于欧美企业。   这样,如果长远来看,其实研发中心在中国的企业应该是必胜的。   其余条件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其实都相差不多,都是要面对一样的国际市场,都是要面对一样的技术趋势和市场趋势。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