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迁居西南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对民族学研究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迁居西南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对民族学研究重要贡献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大后方西南地区工 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体质进行调查研究,对 我国民族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民族语言学家;体质人类学家;民族学研究
【作 者】聂蒲生,贵州财经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副教授。贵阳,5500 04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4-454X(2007)02-0090-004
On NationaI Linguists and Physical Anthropologists’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of NationaI Science in SomthWest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Nie Pusheng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a large number of famous national linguists and physical anthropologists went to Work in Southwest .They spe nt a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in investigating mjnority languages and phy siques.They made gteat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Ethnology.
Key words: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Southwest China ; national lingu iStS and physical anthropologists;the research of Ethnology; important contrib utions.
一、导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纷纷来到抗战的大后方 西南地区工作。这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较为集中的城市依次是昆明、重庆 、成都、贵阳等。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辞劳苦地在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民族地 区走访、调查。这批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在经费短缺和资料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克 服了交通极为落后等重重困难,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 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对我国民族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方桂、罗常培、马学 良、闻宥、张琨、邢公畹(又名邢庆兰)、高华年、袁家骅等将西南诸省视为语言学研究的黄 金之地,尽量加以发掘。他们在研究中注意到民族语言研究与民族学的结合,涉猎了民族学 问题,将民族学的理论与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从民族学理论出发 ,研究民族语言问题;另一方面,从民族语言材料入手,探究民族学问题。民族学理论的引 入,帮助民族语言学家更好地去认识语言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使民族语言的研究领域 拓宽了;民族语言学的研究又为民族学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早在中国民族学学科建立初期,民族学家就进行了包括民族语言在内的文化整体的考察 。同时,一批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专家也开始进行语言学的调查与研究。美国语言人类学家 萨皮尔(E.Sapir)的学生、中国非汉语研究的创始人李方桂,在20世纪20年代末留学回国后 ,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就曾调查 广西的壮族语言和瑶族语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对贵州的侗族、水族语言和云南的壮族 语言、傣族语言进行研究。赵元任在抗战之前就已对瑶族聚居区的语言文学作了实地考察。
二、抗战时期迁居西南地区的民族语言学家对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至湖南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 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址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语言组 的罗常培教授将自己的研究领域由汉语研究发展到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先后进行了傣族语言 和傈僳族、纳西族、独龙族、怒族、景颇族、白族、苗族等多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调 查,发表了《贡山俅语初探》、《茶山歌》等语言学调查研究成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张琨在20世纪40年代对四川、贵州一带的苗族、瑶族、藏族等民族语言进 行了调查,为他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