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台湾现代派作家、作品 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产生: 1、诗歌领域: ①1953年2月,纪弦主编的《现代诗》(季刊)在台北创刊 ②1954年3月,覃子豪和余光中等发起成立“蓝星诗社”并创刊《蓝星诗选》(季刊)和《蓝星诗页》 ③1954年12月,络夫、张默、痖弦等人发起成立“创世纪社”并出版《创世纪》诗刊。 2、小说领域: ①1956年9月,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夏济安和他的学生创办《文学杂志》,注重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潮流。 ②1960年3月,受夏济安影响的一批学生如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和叶维廉等(此前曾组织文学社团“南北社”)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决心要推出“作风崭新的小说”以“震惊台湾的文坛”。 3、散文领域:涌现了一批明显染有现代派色彩和意境的作品,其中余光中和白先勇等人的成就相对来说要突出一些。 4、在戏剧创作方面也有姚一苇、马森和张晓风等人的现代派戏剧问世。 第一节 台湾现代派诗人 (一)纪弦 1、纪弦生平与创作 2、纪弦现代诗创作的历史分期: ①第一个时期:1929——1948年为大陆时期,主要作品收入《摘星的少年》和《饮者诗抄》两本集子。这一时期的作品表明诗人虽有诗的悟性,又有意学习借鉴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技巧手法,但整体水平不高。 《在地球上散步》 在地球上散步, 独自踽踽地, 我扬起了我的黑手杖, 并把它沉重地点在 坚而冷了的地壳上, 让那边栖息着的人们 可以听见一声微响, 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 ②第二个时期:1949——1976年台湾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最具鲜明的风格特色。但其中也留下了某种风格变迁的轨迹。50年代前期之作,在思想观念上带有明显的张扬着极端个人主义成分的自我中心意识,作品情调不够明朗,色彩也比较灰暗,对于诗歌意象的撷取有显而易见的生硬之处。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诗风有很大改变,在内容题旨上,更注重对现代人——台湾现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复杂内心世界的揭示,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而在形式上也开始注意诗歌语言的明朗化, ③第三个时期:1977年定居美国以后,诗人延续着第二阶段的诗歌风格特征。并编写自己的七本诗集。 乌鸦 乌鸦来了,唱黑色之歌;投我的悲哀在地上,碎如落叶。片片落叶上,驮着窒息的梦;疲惫烦重的心,乃乘鸦背以远飏。 春雨 一连好几天的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以无限的生机:所以我的那些玫瑰插枝。也都相继萌芽而生根了。日益稀疏的我的短发,枯叶般一叶叶的飘坠;我脸上很难看的皱纹,也比去年更加深了。但我确实感觉到了——有一种新鲜而又奇妙的精力,从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发出了至极动人的歌声。 现实之正视 他们教我面对着你, “正视!而且做诗赞美。” 否则,我就是个懦夫, 没有出息的,不勇敢的。 可是他们有的跳下水去, 有的上了直升机, 有的向后跑, 你用你的眼睛一一向我报告。 (二)余光中 1、余光中的生平与创作 2、余光中的现代诗的创作 (1)分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60年代前的作品,出于对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的崇尚,大抵属于现代诗的实验之作。 ②60年代以后,余光中既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诗的某种技巧手法,同时也认同自己的民族传统,并追求两者的有机融合。诗集《莲的联想》、《隔水观音》中的诸篇大抵如此。 (2)乡愁诗:余光中也以台湾诗人中所普遍具有的思乡情愫写下不少以怀乡为题旨的作品。如《乡愁》,这一类作品也除采用了现代诗技巧手法外,还注入了认同民族文化传统的激情。 3、余光中的散文创作 余光中的散文成就非常突出,其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青春边愁》等。他的散文作品的基本特点上:浓郁的诗歌色彩——不仅是情感流露的诗化,而且语言上充满着诗的情趣和意境,并主要通过运用某种现代诗的技巧手法来表现。 寻李白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馀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 白发盖著黄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三)洛夫 1、洛夫生平与创作 2、洛夫的诗歌创作道路 ①在《创世纪》创刊初期,其诗歌既强调“艺术的”,又倡导“中国风”与“东方味”。但这一阶段的创作缺乏明显的个人风格。 ②50年代末,则改而明确树起“超现实主义”和“不理性”的旗帜 ,《石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