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宣抚使(给辽金史学会).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金宣抚使(给辽金史学会).doc

宋金的宣抚使 内容提要 宣抚使的设置始于唐朝。最初是一种临时派遣的使职。职责是宣慰、安抚经历兵燹、灾荒的地区。这一称谓也为宋朝和金朝沿用。 宋朝从北宋咸平年间开始设立宣抚使,起初也是为了安抚、赈济战后和灾区的百姓,是一种非常设官职。随着形势的变化,宣抚使的职责逐渐加入了军事因素。宋廷南渡前后,宣抚使逐渐演变为军事职务,长江流域吴玠、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宣抚成为抵御金军的屏障。由于宋朝文臣掌兵的体制,宋金和议后,宣抚使主要仍是由文臣担任,实际成为战区指挥的头衔。 金代宣抚使的设置可分三个阶段。首设是在泰和年间,目的是应付南宋的北伐。其职责起初是协调文武官员、安抚地方。宣宗迁汴后是第二阶段。设置起因是蒙古南侵。这一时期宣抚的成分和职责都开始发生变化,军事因素和地方行政因素增加,武人成分增加。兴定以后,宣抚使又成为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承认和促其抗蒙的激励。 关键词 宋朝 金朝 宣抚 宋 金 的 宣 抚 使 姚朔民 (中国钱币博物馆 编审《中国钱币》  主编) 2004年,中国钱币博物馆新收藏了一方青铜钞版。经笔者考定为金代的“银钞”。这方钞版,其实是一块残版(见图)。上半部题有“圣旨回易交钞”的钞名。周边有金代交钞最为通行的“花阑”。正中面额是“银壹两”。花阑上部正中横置一枚小型银铤,内中有“宝货壹两”四字。正是这枚银铤图案和白银面值确定了这方钞版是“银钞”的印版。银钞在《金史》中时被提到,由于没有细节论述,也没有见过实物,所以从未有人对它作出过解释。通过这方钞版,可以确定,金朝确实以白银为本发行过“银钞”。钞版的下半部仅残留一个“宣”字。从已经发现的金代所有的钞版来看,这个位置是发行管理者署名的地方,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署的“尚书户部委差官”或“尚书省句(勾)当官”,其下是该官花押。如是,第一个字应是尚字,而此版却是个“宣”字。根据版面惯例,这也应该是发行单位名称的第一个字。查金代职官第一个字是“宣”的,只有宣徽使和宣抚使。宣徽使的机关是宣徽院,宣徽院实际是宫廷的交际处,管理御前会议的礼仪和宴会之类,与社会经济管理部门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可能发行纸币的就是宣抚司。 宣抚司在金朝是个什么机构,研究者说法不一。有的说它是“地方高级军政机构”,职掌是节制兵马、征讨叛逆、绥服边疆,兼管安抚流亡离散的行政职能;有的说它是“地方军事长官”;有的直接说它是“大军区机构”,是直接“搬用宋制”;而且一般都认为后来金朝出现的“安抚使”不过是宣抚使的改称。为什么改称,二者有何区别,则多语焉不详。据此也很难得出宣抚使有权印制银钞的结论。因此系统考察宣抚使的沿革,不仅是鉴定、确认新出钞版的重要一环,也成为深入了解金朝纸币制度,乃至深入了解金朝社会的一个切入点。 宣抚使渊源 宣抚使从名称上看,是一种使职。隋唐以前,使职基本上属差遣而不是固定官制。历史上首见宣抚使在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宇文化及反隋,第二年自立为帝,设官置署。《北史》说裴矩被宇文化及任“为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宣抚大使”。但是《隋书》在述及此事时,却说是“河北道安抚大使”。由于隋朝文献中涉及宣抚使的仅此一例,而安抚使却有多处,所以很难认定隋朝已经设立了宣抚使的官衔。 唐初也没有设立宣抚使,但设过与宣抚相近的“安抚”、“宣慰”等官。最先是武德元年(618年)十月,当时海内未靖,民罹兵燹,李渊派李神通往山东任安抚大使。其诏书完全说明了这类使官的性质: 隋季政荒民散,九州辐裂,四海瓜分……今赵魏之人,顷承大化;海岱之境,思禀朝章……宣风布教,必伫循良;柔服招携,事资明庶。右翊卫上将军、淮安王神通……可山东道安抚大使……其山东诸道军士并受节度下。 以后,凡派往兵燹、自然灾害地区抚慰百姓的官员,还用过宣慰、慰抚、存问、安辑、安慰等词汇。可以见到的正式使用“宣抚”一词,是在玄宗开元间。开元十五年(727年)秋冬,河北大水,饥荒,“方河北大水,即诏(宇文融)领宣抚使”。《资治通鉴》系此事为开元十六年正月条下,“甲寅,以魏州刺史宇文融为户部侍郎兼魏州刺史,充河北道宣抚使”。胡三省注:“宣抚使始此”。实际上,此前还有一次宣抚使的记录:“开元初,(陆余庆)为河南、河北宣抚使”,但前因后果语焉不详。《资治通鉴》也说到此事:开元元年(713年)七月“壬申,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宣抚十道”。七月壬申玄宗正在处置太平公主事,太平党羽广泛,宣抚十道恐怕是和处置太平后安定局面有关。这一年十二月才改元开元,此事发生于七月,实际上应系于先天二年。总之,在唐的前期,派遣宣抚使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唐朝较多地派遣宣抚使是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安史乱中各地屡遭兵燹,民不聊生;一些在平乱中有过战功的武人桀骜不驯。当时宣抚使承担的任务可能主要是宣布朝廷权威,抚慰骚动的将领: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九月,“仆固怀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