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堡子组及其归属.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于家堡子组及其归属

1.于家堡子组及其归属 我局的前期资料中,对古元古界地层划分,底部有一个“于家堡子组”,往上为浪子山组、大石桥组、盖县组。这与省地质志将辽河群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盖县组,不相统一。我局古元古界地层划分中,大石桥组与盖县组与省地质志是统一的,大石桥组以下地层划分与省地质志大相径庭,在此作一简单介绍。 于家堡子组:建组地点在大石桥市周家乡于家堡子村。建组时间在1974年,与里尔峪组建组时间相当,比宽甸群建群时间早一年。当时在辽南开展古元古界铜铁钴矿产评价,地质构造部位为虎皮峪复式背斜的倾没端和北翼,当时只提出了“含硼岩系”,没有直呼“于家堡子组”,当时也没有向地质学会提交建组的报告,由于影响范围比较小,没有引起辽宁地质学界的注意。文革中复建地质研究所所编的第一代1:500000地质图时,正式使用了“于家堡子组”。据访问部分老同志,该组当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自下而上:第一岩性段,为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段: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变粒)岩,黑云母微斜长石片麻岩,大理岩;第二岩性段,为电气石变粒岩段,主要为电气石微斜长石变粒岩,含电气石微斜浅粒岩;第三岩性段,为浅粒岩段,主要为厚层浅粒岩,微斜浅粒岩,磁铁浅粒岩;第四岩性段,为黑云母片岩,变粒岩段:主要由黑云母片岩、变粒岩、云母片岩组成。且将于家堡子组放置在鞍山群之上,浪子山组之下。按当时地质科学的发展水平,作了些岩石化学分析、副矿物研究,作了原岩恢复工作,对构造也作了研究。当时负责矿区勘探的102队,在年度报告中将该段地层仍归属鞍山群,似乎没有同意建组。但在该区工作总结报告中却直接运用了“里尔峪组”,与辽宁省地质局意见一致,避开了“于家堡子组”。 毕竟“于家堡子组”在我局系统中应用了多年,在青城子矿区也使用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许多地质工作者要求废除“于家堡子组”一词,将古元古界地层命名与省志一致,便于资料的对比和使用。由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废也难,立也难,一直拖延至今。 如果就找铜钴时建组于于家堡子而言,虎皮峪背斜倾没端及其北翼,该段地层应属里尔峪组,里尔峪组应在浪子山组之上,不应在浪子山组之下。因此,所谓的“于家堡子组”是个“身份”不清的地层单位。 查考“于家堡子组”,最终岩性分三段,主要以变粒岩,浅粒岩和云母片岩为主。下段为变粒岩段,该段下部为黑云母变粒岩,上部为电气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和1~5层白云石大理岩,厚20~627m;中段为浅粒岩夹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厚18~574m;上段以钾长和钠长变粒岩为主,夹透闪透辉岩,石墨透闪变粒岩,角闪透辉变粒岩夹大理岩,厚70~1061m。 于家堡子组之上,为浪子山组,该组分三个岩段,一段为黑云十字石榴二云片岩,含石墨千枚板岩夹大理岩,底部夹石英岩,局部夹含砾石英岩,厚89~1629m;二段为变质层状凝灰岩,石英角斑岩,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黑色板岩,凝灰质板岩,层厚1508~301m;三段为黑色碳质板岩,碳质灰岩,二云片岩,方解石大理岩,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局部夹层状变质凝灰岩。 综合青城子矿区的于家堡子组和浪子山组。浪子山组三段,为“黑色碳质板岩,碳质灰岩”,相当于省地质志所划的高家峪组;浪子山组二段岩性为“变质层状凝灰岩,石英角斑岩……凝灰质板岩”为火山喷发活动的产物,相当于省地质志所划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一段,为黑云十字石榴二云片岩等,应属浪子山组。这样浪子山组一段和其下的于家堡子组合并,归省地质志中的浪子山组。 青城子矿区榛子沟矿床,青城子矿区所划分的“浪子山组”相当于省地质志所划分的里尔峪组和高家峪组,据近期1:50000青城子镇填图报告称“幅区仅见有高家峪组出露”。即可认为是高家峪组,铅锌矿床深部的“钾花岗岩”就是里尔峪组,浪子山组地层遭受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钾花岗岩”。 2.浪子山组 浪子山组由长春地质学院辽东区测大队辽阳分队(1960)创名,命名地点在辽阳县河栏乡亮甲。 长春地质学院鞍山区测大队(1961)在鞍山樱桃园-辽阳弓长岭一带进行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时,将浪子山组划分为四段,自下而上为:①黄绿色绢英千枚岩,夹含铁石英岩及白云石英岩层;②黑色皱纹状英绢千枚岩夹黄铁英绢千枚岩;③黄绿色条带状绢英千枚岩;④碳质板岩夹结晶灰岩及大理岩层,并提出鞍山式铁矿属于浪子山组底部千枚岩中的夹层。 马子骥等(1960)将浪子山组自下而上划分为朱家沟亚组和刘家岭亚组。 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测量队二分队(1967)将K-51-ⅩⅩ区(宽甸)幅大石桥组以下地层划归浪子山组; 姜春潮(1973)将浪子山组自下而上划分为石英岩片岩段,透闪大理岩段,千枚岩互层段; 金中奎将浪子山组划分为一、二、三段。一段相当长院所建的浪子山组,二段相当大石桥组一段下部,三段相当大石桥组一段上部; 第一区测队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