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六十年,人情文化在春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讲稿《六十年,人情文化在春节》

六十年,人情文化在春节 邓海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邓海波,是一名来自文化战线上的普通工作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六十年,人情文化在春节》。 2009年的元月,不仅迎来了己丑年的旧历新年,还即将临近苍黄鼎革六十年的纪念典礼。春夏秋冬的四季迁流我们每一年都会亲身见证,六十年一个花甲子的大周期则几乎耗尽人的整整一生。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1949年的旧历年的往日孩童,此刻已经垂垂老矣。除夕夜依然焰火明灭,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却已经遭遇过沧桑巨变,无论气质性情还是思维意境皆已不复当初。 回到六十年前的1949年,旧历年这样古老风俗就已经是遭遇过革命挑战而历劫犹存的河山旧物了。从城市到乡下,虽然正在遭遇新旧鼎革的巨变,人们的旧历年仍然年味十足。全家人聚在一起守岁,等候见证一阳初起的那一刻;正月初一大拜年,小辈人恭恭敬敬给长辈磕上一个头;彼此互道祝福,在锣鼓声中扭起欢快火爆的秧歌……旧历年是古典中国的狂欢节,旧历年是典礼,是仪式,是传统中国人心灵的释放与回归。 一甲子过去了。在这六十年中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大事情。生活在进步,但是,同样的也经历了太多曲折与苦痛。六十年中,旧历年风俗变迁中的小小细节背后,有着中国人心灵世界的哪些沧桑巨变?1959年的旧历年,“灾害”年月,大家一起在生产队食堂喝稀粥。没有了祭祀,没有了舞狮,更没有了敲锣打鼓,一切过年的活动都取消了。1969年的旧历年,“革命”当道,“破旧立新”的步伐就更进了一步,似乎整个新年都是在开大会、喊口号、搞批斗中过来的。1979年的过年是热闹而兴奋的。人们认真置办年货,努力营造氛围,锣鼓喧天,爆竹不断,就是为了找回那久已失落的年味儿。那一年,人们还只能齐凑在收音机旁边,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来打发那漫长又短暂的大年夜。1983年的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使得围着电视机看晚会成了迫切需要一个过年仪式的中国人立即接纳并践行的新年俗。于是,年复一年,央视的晚会占据着年夜的大部分时间。 对19世纪的人们来说,过年意味着团聚,意味着日常时间的停顿和神圣时间的开启。那时候人们无不朝夕盼望过年那一刻的来临。21世纪的人们,过年时仍旧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只是对许多人来说,那似乎已不再是诱人的盼望,反倒有一点苦涩的畏惧。 如果我们是清醒的,我们就必须直面六十年时间迁流的全部结果:正面的和负面的,进步的和退化的,改变的和不变的。哪怕正面的结果再多,都无需重复;只要负面的结果存在,就必须承担。焰火明灭,照亮夜空。六十年后的今天,旧历年仍然提醒我们:天空和大地的逻辑是根本的,心灵的逻辑必须效法它,顺应它。周而复始,冬去春来,是天空和大地的逻辑;回归根源,复归本性,则是心灵的逻辑。年味儿失落的背后,不仅仅是文化变迁的问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是生命状态和心灵境界的问题。我们心灵并不会自动提升,除非我们有这样的自觉。而透过反省一甲子的过年习俗的变迁来领悟生命,不正是一个心灵觉醒的好机会吗?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