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和土地供求原理.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地关系和土地供求原理

第二章: 1、土地需求的概念: 土地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2、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 社会生产力 土地数量、质量的分布状况 人类生活水平因素 【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晌 : 经济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投入为基础, 把投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资源; 另一部分是非土地资源, 如资金、物资、劳动与技术等。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下,两部分投入要通过一定的组合。当一部分投入减少时, 必须增加另一部分投入,才能保持产出不变。】 3、土地供给的概念: 土地供给:就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土地的自然供给: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的自然供给是相对稳定的,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无弹性的。】 土地的自然供给受下列因素的制约 :(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 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具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 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土地经济供给是有效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例如,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土地, 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多,其供给弹性较小, 而建筑用地的经济供给弹性则较大。】 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社会需求(4)产品价格(5)土地利用计划 (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4、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调节悄费结构 利用新技术 保护土地资源 5、土地自然供给与土地经济供给的区别与联系: 6、土地的供求平衡: SS是供给曲线 ,DD 是需求曲线 ,E 点是供需均衡点。 op表示商品价格,oq表示商品数量。 EF=OG 表示价格均衡 ,EG=OF表示数量均衡。数量小于OF 表示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就会导致价格上升, 供给增加数量向 OF靠拢; 数量大于 OF则表示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也会向 OF 移动。商品的供求就是这样围绕着均衡点左右摇摆。 7、影响耕地的供求变化的因素 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用地剧增 自然灾害使供给减少 人们对土地投资的偏好 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8、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 严格保护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9、保护基本农田的“五个不准”: 一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 建设农田林网。 二是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四是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 五是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10、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增长的条 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11、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 (1) 通过退林还地 , 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 今后的生态林、经济林不再占用好耕地。 (2) 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以增加耕地面积。 (3) 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 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4) 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消除“空心村、空心镇, 把村庄和城镇中国而未用、占而未用的土地利用起来,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量。 (5) 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城市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 (6) 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惰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 。 课堂练习: 一、辨析: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二、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