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14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53114工作面,地面位于白塔镇以东800m,生建宿舍以南约1000~1300m,地面地形为丘陵山地,主要植被为农田,无建筑物及水体,地面标高+132.8~+138.7m。 53114工作面,井下位于三水平南大巷,5310采区主、副巷的北翼,南至5310主巷,北至辛庄断层之复生断层,落差为20m。上部为53112工作面,已经回采撤出,下部为实炭区。下伏7煤层为7450采区已经回采撤出,下伏9、10煤层未开采。工作面走向长度400m,倾斜长度100m,面积40000m2,工作面井下标高为-411.4~-482m。 53114工作面煤层埋深544.2~620.7m,平均582.5m,是工作面平均采厚0.7m的832倍。根据矿井已有回采经验,预计本工作面回采后地面无塌陷变形,对地面植被无影响。 第二节 煤层赋存情况 53114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太原组4煤层,根据工作面上出口、运输道及切眼的掘进揭露情况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4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在0.6~0.8m之间,平均厚度0.7m,一般在断层附近煤层较薄,正常块段较厚。该工作面煤层结构较复杂,属光亮型煤,条带状、线理状结构,硬度f=3,节理不发育,煤质一般,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在煤层上部有伪顶一层,为炭质页岩,厚度0.2m。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岩)层走向65°,倾向335°,倾角9°~14°,平均12°。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煤 层 情 况 表 表一 煤层厚度(m) 0.6~0.8 煤层 结构 较复杂 煤层倾角(°) 9~14 0.7 12 开采煤层 4 硬度 3 煤种 贫煤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 53114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太原组4煤层,根据工作面上出口、运输道及切眼的掘进揭露情况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4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比较薄,在0.6~0.8m之间,平均0.7m,一般在断层附近煤层较薄,正常块段较厚。该工作面煤层结构较复杂,沥青至玻璃光泽,光亮型煤;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工业牌号为中灰中硫中高热值无粘结性无烟煤;工业指标为:水分 1.47%;灰分 25.43%;挥发分 9.5%;硫 1.72%;发热量 25.52 MJ/kg,煤质一般,在其上部有伪顶一层,平均厚0.2m。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岩)层走向65°,倾向335°,倾角9°~14°,平均12°。 附图:53114工作面平、剖面图(1:1000)。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情况 根据工作面上出口、运输道及切眼揭露,在煤层上部有伪顶一层,为炭质页岩,厚度0.2m。煤层的直接顶一灰,在该面范围内厚度0.69m,深灰色,质不纯,含腕足类、海百合茎及生物碎屑化石,硬度f=6,节理裂隙较发育,无层理。直接底细砂岩,厚度2.21m,灰色,长石砂岩,泥矽质胶结,含少量根化石,硬度f=5,裂隙较发育,层理不明显。有关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二 煤层顶、底 板 岩 性 特 征 表 表二 顶底板 名 称 岩 石 名 称 厚度 (m) 硬度 系数 岩 性 特 征 老顶 页岩 13.8 5 黑灰色细致均一,中下部含腕足类化石。 直接顶 石灰岩 0.69 6 深灰色,质不纯,含腕足类、海百合茎及生物碎屑化石。 直接底 细砂岩 2.21 5 灰色,长石砂岩,泥矽质胶结,含少量根化石。 老底 砂页岩 11.40 5 层理不明显,含结核,下部含星状黄铁矿。 附图:53114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53114工作面构造比较复杂,小断层比较多,根据工作面上出口、运输道和切眼的掘进揭露情况,该工作面揭露落差大于0.5m的断层达6条,其中F3断层落差0.4~1.7m,工作面无法推过,需要另掘进开切眼。F1、F2断层落差在1.5~3.0m之间,靠近5310主巷保护煤柱,两断层之间煤层不可采。同时,在揭露部分断层时,还伴随有顶板淋水出现,恶化劳动条件。统计工作面内对回采有影响的有关断层特征见表三。 断 层 产 状 表 表三 断层 名称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性质 落差 (m) 对回采 的影响 F1 110 200 75 正 2~3 大 F2 91 1 75 正 0.5~1.5 大 F3 125 215 70 正 0.4~1.7 大 F4 196 286 70 正 0.6 较大 F5 26 116 75 正 0.5 较大 F6 250 340 70 正 0.6 较大 二、褶曲以及其它地质构造 根据5310主、副巷及工作面上出口、运输道的掘进揭露看,本工作面范围内煤层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