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狂犬病的防治汇
狂犬病的流行与防治 运城市第二医院 李仁让 概述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死亡率几乎100%。 临床特征为怕风、恐水、流涎、咽肌痉挛,终至瘫痪而危及生命。 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病原学 狂犬病毒属棒(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副链RNA病毒,形似子弹 ; 含有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和膜蛋白(M)。 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产生中和抗体有保护作用; 核蛋白抗原,是荧光免疫法检测的靶抗原,有助于临床诊断。 感染温血动物,包括人、家畜、野生动物等。 病原学 野毒株或街毒株:自然条件下感染人或动物从而分离到的病毒,毒力强; 固定毒株:野毒株多次家兔脑内连续传代,毒力降低,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可制做疫苗。 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新洁尔灭)等灭活。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发展中国家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一般认为,动物发病前5天唾液中可含有病毒; 发达国家野生动物如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 无症状带毒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 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等; 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 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流行特征 温血动物传染病,分布广泛,以家犬密度大的地方多见; 全年发生,冬季发病率略低。 发病机理 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 局部病毒小量繁殖期:在伤口附近肌细胞内缓慢繁殖,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 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沿传入神经上行达背髓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 向周围器官扩散期: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等处较多。 发病机理 迷走、舌咽、舌下脑神经核受损,吞咽肌和呼吸肌痉挛,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 交感神经受累,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 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心脏神经节受损,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 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 中脑、脑桥和延髓)和小脑为重,脑膜多正常; 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及微小出血。脊髓病变以下段较明显,外观有充血、水肿、微小出血等 ; 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到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内格里)小体(Negri body),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 ; 唾液腺腺泡细胞、胃粘膜壁细胞、胰腺腺泡和上皮、肾上腺髓质细胞等可呈急性变性。 正常脑组织 内基小体特点 内基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嗜酸性小体,大 小为1-20um,一般在5-10um之间,见于 胞浆内任何部位或树突中,可有一个或多 个,其形状与所在部位有关。包涵体所在细 胞可无明显病变,或可仅有尼氏体减少。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短的5日,长的达10余年,多数1~3个月; 儿童、头面部咬伤、伤口深、扩创不彻底者潜伏期短; 广东省茂名市120例狂犬病患者潜伏期中位数37天,最短4天,最长7年29天; 湖北省武汉市66例狂犬病患者潜伏期均数46天,最短14天,最长14个月。 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分为三期 :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①前驱期:持续2~4日 低热、倦怠、乏力、头痛、烦躁、恐惧、恶心、周身不适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 约50~80%病人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蚊走感。 临床表现 兴奋期:持续1~3天 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惧,烦燥,对水、风、声等刺激敏感,导致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 体温40℃以上,大汗,唾液分泌增加,乱吐唾液,心率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神志大多清醒; 因声带痉挛伴声音嘶哑,吐字不清; 部分病人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 麻痹期:一般持续 6--18小时 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全身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 由安静进入昏迷,反射消失,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可迅速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整个病程一般在6日以内,超过10日者极少见。 麻痹型(静型)狂犬病 除典型狂犬病外,还有以瘫痪为主要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