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面世秦桧‘宣圣七十二贤赞像’碑记.pptVIP

新近面世秦桧‘宣圣七十二贤赞像’碑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近面世秦桧‘宣圣七十二贤赞像’碑记

* 1244年,史彌遠之子史嵩之為1241年入祀「五子」於孔廟的著名詔書起草碑記。1230年理宗為修正過的十三位道統聖人撰寫贊文。理宗以高宗的系列贊文為模範,而於1232年將其贊文刻於石碑,且與高宗石經並置於太學,又在1241年因應理宗親臨而修補。史嵩之宣稱,理宗個人擁有深邃的學問與涵養,這不僅使理宗成為文化供輸的樞紐,也使他能獨溯「聖心」至其源,並在歷史中識得「聖心」之傳而確保「聖心」延續於未來。這些都是秦檜已在1155年為高宗所做出的宣言。 * 1241年官方確立的十三位聖人的組合是一種妥協。理宗承認道學學說的影響,接受顏子、曾子、子思是孔孟之間的傳道者,這種位階是道學的支持者自劉子翬、李元綱以來就安排好的。然而,官方版的道統 (史嵩之強調此點) 增加伏羲並且置於唐堯之前,成為一系列道統聖人的開始。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馬麟的伏羲繪像與隨附在旁的理宗贊文 * 伏羲的臉正是理宗的肖像 * * ? ? * * 孔子與高宗都曾遭「難」。正如孔子面對匡人之圍而免於難,高宗亦克服開封之圍。除此之外,秦檜微妙暗示高宗之成就,在兩方面超越孔子。第一,因為高宗同時保存了宋朝文化與政治二種權威,因此他的士大夫能享受比遭逢政治秩序混亂的孔子門人更多的益處。第二,秦檜重組引文,以強調「宋人」圍困匡或開封,以及孔子或高宗「遭宋魋之難」,再度挑起變節的議題。這是碑記的核心關懷之一,因為高宗復興宋朝權威之際,也須處理那些「邪雜背違于儒道者」。 宣聖七十二賢贊像記 ?5] [?5] 今氛曀已廓. 由于正路者, 盍一隆所宗, 上以佐佑純文之收功, 下以先後秉文之多士. 國治身修, 毫髮無恨. 方日齋心服形, 鼓舞雷聲, 而模範奎畫, 其必有所得矣. 大學: …於治其國者… 先修其身…. 揚子法言: 或問政核. 曰真偽. 真偽則政核. 如真不真偽不偽, 則政事不核. 鼓舞萬物者, 其雷風乎! 鼔舞萬民者, 其號令乎? 雷不一, 風不再, 聖人樂天, 陶成天下之化, 使人有士君子之器者也. 故不遁于世, 不離于羣. 遁離者是聖人乎? * 宣聖七十二賢贊像記 [?6] [?6] 紹興二十有五年秋八月辛巳. 太師, 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兼樞密使, 監修國史, 兼提舉實錄院, 提舉詳定一司勅令, 提舉編修玉牒所, 益國公臣秦檜謹記. * * 以上總結了我們對秦檜碑記中,來自傳統經典之寓意及引文的修辭結構的分析。然而,碑記中的某些用語也和宋代政治、學術議題存在互文性的關係。這顯示秦檜留心北宋道學家的著作,尤其是二程與楊時。秦檜汲取道學的方式,可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詞彙,其互文關係呈現著對某一種道學文獻明顯、刻意的參照,因此與特定學者的特定概念有密切關係。第二類是段落,其中的互文性術語只呈現某些南宋初流傳而常見的詞彙,因此未與哪一位特定學者有關。這兩類互文性關聯,能為重構秦檜碑記所處情境提供證據。請先論第一類。 * 正如前述,秦檜不斷運用《中庸》的「純王」概念,探究純王與其臣屬的文化和道德活力之間的關係。同樣的側重焦點,正好出現在一段二程兄弟的簡短對話中: 王道與儒道同,皆通貫天地,學純則純王純儒也。 這個對話片段,顯然是程頤《中庸》二十六章注解的說明(朱熹也引用在其《中庸章句》中)。程頤認為文王以「無二無雜」和天道的「無已」規範自己,而達到「純」。 * 《中庸》只關心文王與天的關係,但是程頤以及秦檜則擴張這段話的寓意,納入君王與臣子的關係。程頤改變了「純」的意義:從君王個人的品質,到君臣為了統一的政體而透過共同之學的教程以追求共有的理想。當然,我們可以想像程頤的「純」甚至其「學」的涵意,與秦檜所論有很大的不同,但程頤的箴言與秦檜的碑記共用了常見的術語、注解基礎和修辭,卻是很值得注意的。 * 現在,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道學家與秦檜碑記用語中,較一般的相應處。現存的楊時著作,有十七種科舉考題,也許是學生的習作題。這些題目的年代約在 1124-1126之間,當時楊時在朝中任教職官,包括國子祭酒。第五個問題提到不稱職的宰相往往會妨礙皇帝權力的運作,使統治者「輿脫馬疲」。儘管漢唐曾出現數位有能力的宰執,也未曾重現上古「以舜武之為君,后稷、周召之為臣,而相與共成帝王之業」的盛況。秦檜在碑記第三部分的開頭,描述君臣之間理想的政治結合,和楊時的構思相當類似。 * 碑記的真實性 首先,秦檜碑記的篇幅,共有344字。1427年吳訥的碑記 (現仍在石碑上) 包含356字。因此這兩篇碑記的長度實際上是一樣的,在碑上也會佔用相同的大小和位置。 第二,1155 年碑記上的秦檜頭銜,確實與他當時擁有的官銜一致,這個一致性可以透過最重要的資料像是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證實。 * 第三,碑記的日期(紹興二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