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绪论)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专题学习目标: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 2、相互比较:如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的比较;中、日、俄近代化道路异同及成因;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互相学习等。 3、理性认识:对改革本质的认识;对改革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的认识;对改革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误的教训,资本主义改革成功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六单元  默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二、教材内容: 三、规律性认识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如罗斯福新政)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明治维新) 2、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3、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目的: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1)商鞅变法;(2)孝文帝改革; ●巩固和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1)庆历新政;(2)王安石变法; (3)洋务运动;(4)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A、奴隶社会的改革: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目的: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1)罗斯福新政;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目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中国的改革开放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二)改革的原因(背景)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 (三)改革的结束 (四)改革成败的原因 (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