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六市2017mdash;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六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高考语文公益群(302925498)提供
江苏六市2017—2018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1 试 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 页。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
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除黑;如需改动,请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
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
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
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
A.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
B.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
D.比肩 望洋兴吸 侧目而视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
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
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
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
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
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祥。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1
江苏高考语文公益群(302925498)提供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②①③⑤④ B.②④⑤①③ C.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⑤①②
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
名称。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
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
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
A. 亲近自然 儿时回忆 美好生活
B.行万里路 儿时回忆 潇洒人生
C.行万里路 田园风光 美好生活
D.亲近自然 田园风光 潇洒人生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汤海秋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