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中央采区煤层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docVIP

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中央采区煤层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中央采区煤层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 中央采区11号煤层开采方案设计 说明书 韩城矿务局设计院 二00四年四月 一、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一)采区概况 中央采区位于井田边浅部,东至魏家湾,西至刘岭新村、南至东岭村,北至背埝沟。 该采区地面沟谷纵横交错,梁峁蜿蜒曲折,属构造剥蚀的低山区。沟谷及其两侧基岩裸露,山腰及山顶皆为黄土覆盖。地形高程以魏家湾最高(+866m),最低为  ,相对高差200m左右。区内较大的沟谷有南岔沟、背埝沟和东岭沟等,均属季节性洪沟。地表无永久性河流和水体。 该采区2、3号煤层已于2001年12月回采结束。 11号煤层井下开采范围北至西大巷,南与2-3采区毗邻,东部以北大巷及11号煤层+420m等高线为界,西部至一、二水平边界(A:x=3947122,yB:x=3945351,y点连线) (二)地质特征 1、含煤地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 1)二叠系山西组,本组地层含煤5层,其中2号煤层属局部可采煤层,3号煤层为一主要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 2)上石炭统太原组(C3t)是本井田的又一主要含煤地层,含煤8层,其中1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5#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皆不可采。本组地层厚35-103m,一般厚度为65m,主要由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石英砂岩、泥岩、海相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2、地质构造 本区地层呈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宽缓的有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3-14o,一般3-5o,由于11#煤层揭露资料甚少,根据2、3号煤层开采资料及11#煤层仅有的资料分析预测,11#煤层主要受井田边部的大断层和沉积基底起伏不平的双重影响,在+450m高程以上为急倾斜煤层,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落差一般2-3m,中深部受沉积基底起伏不平的影响,煤层有一定的起伏变化,断裂构造较边浅部在数量和强度上有所降低,靠采区北部有一向斜构造,区内未发现有较大的断层。 3、煤层及煤质 1)煤层 11#煤层位于石炭系太原群的中下部,上距3#煤层最小33m,最大116.66m,一般为40-70m;下距奥灰岩顶面最小13.98m,最大43.32m,一般为16-29m。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0.72-6.46m。以+437石门为界把中央采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厚北薄,南区煤层厚0.94-6.46m,平均2.89m,北区煤层厚0.72-3.59m,大部分区域煤厚〈2m,一般1-1.6m。 11#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有0.2-0.93m厚的夹矸,夹矸呈孤立的点状分布,煤层抗压强度1.96-5.77MPa(f= 0.2-0.6)。 2)煤质 11#煤层灰分为Ag 10.18-33.71%,一般22%,挥发分Vr 15.38-20.91%,磷分P 0.0017-0.2249%,一般0.05%,硫分为S 0.4-7.9%,一般为2.5-5%,发热量34.957mJ/Kg,属中灰、富硫、低磷、高发热量动力煤。 煤质牌号:焦煤及瘦煤二号 4、水文地质 影响11#煤层开采的水文因素有: 1)边浅部的老窑和现生产小窑的采空区积水影响 自北向南有九个小窑:上峪口村矿、西铁联办矿、龙门镇煤矿、泉子沟煤矿、上峪口联办矿、东岭矿、多经公司龙王寺矿、东岭新井及废弃古井。这些小井开采2#、3#、11#煤层后采空区会有大量积水,是11#煤层边浅部开采的一大安全隐患。 2)一水平2#、3#煤采空区积水 中央采区南翼+395m标高以下采空区被淹,预计积水量约50万m3,是影响11#煤开采的主要水文因素之一,同时2#、3#煤开采后形成的采动裂缝,大气降水也会沿采动裂缝进入井下聚积于采空区。 3)奥灰岩溶裂隙水 奥陶统上部峰峰组Ⅰ段由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石灰岩或白云岩、角砾状灰岩组成,属于相对隔水层。在煤层露头及中深部广泛存在着,在龙王寺沟,隔水层厚度一般为35m。峰峰组Ⅱ段主要岩性为纯灰岩,在禹门口厚44.8m,在龙王寺沟厚12.5m,该层直接与煤系地层相接。在邻近的桑树坪井田不仅裂隙发育,且小溶洞很多,其富水性和透水性相对较强,属富含水层。桑树坪矿几次大的灰岩突水均缘于此层。下峪口煤矿中央采区有关奥灰水水文地质资料甚少,是否存在峰峰组Ⅱ段,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工作。 采区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量无预测数据。 5、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及硫化氢 参照桑树坪矿11#煤开采情况,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4-2.8m3/min,H2S绝对涌出量为0.005-0.024 m3/min。 2)煤尘 1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18%。 3)煤的自燃 11#煤无自燃发火倾向。 4)煤层顶底板条件 11#煤直接顶一般为灰黑色粉砂岩,厚0.73-6.49m,主要分布于南翼中深部和北翼西大巷附近,其余地段无直接顶沉积。 老顶为细砂岩、粗砂岩、砾岩和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