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论文:考工记与元大都规划【精编】.docVIP

投稿论文:考工记与元大都规划【精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礼·考工记》与元大都规划 黄建军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泉州362011 于希贤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871 摘 要:本文从沿用了几千年的中国古都规划的本土思想出发,重新透视《周礼·考工记》都城规划制度,并探讨其与元大都选址规划的关系,以及元大都选址规划的东方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都、选址规划、本土思想、《周礼·考工记》 一、从中国古都规划的本土思想重新透视《周礼·考工记》 《周礼》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其成书时代一般认为在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其中《考工记》关于西周城邑制度的记载是可信的。 西周开国之初,实行的是宗法分封政治制度,周王大肆分封诸侯,每分封一个侯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这导致了大规模城邑营建活动,为此,周王朝制定了与宗法制、等级制相适应的一套城邑营建制度,它们见载于《周礼·考工记》、《逸周书·作雒》等古籍之中。 《周礼·考工记》曰:“匠人建国,水地以县(悬);置臬以县,眡以景(影)。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这是介绍营建工程之前的定平和定向。此时,对方位十分重视,而且对方位的精确性要求更加严格,建筑物乃至整个城市坐北朝南,取南北轴向,不仅是为了宫室采光、取暖的需要,而且被被制度化、礼制化了,即天子必须要“南面而治”。《周礼》开篇也说:“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这种方位观念是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古人不难发现建筑物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取暖、通风,所以渐成习俗。《周礼》对正南北方位的强调,对后世都城方位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南面而王”成为都城不能违背的定制。 《考工记》关于王城规划制度的记载历来被视为经典:“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影响十分深远,其特征就是突出以宫为中心,讲究轴线与对称布局,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图1)。 在功能分区上,也体现了浓厚的方位尊卑意识,即以中间方位最尊,所以布置宫城。以宫城为中心,南面的方位要优于北面,所以要“面朝后市”,以示重义轻利,周代对市场的设置已较为重视,专门划出一定区域作为交易市场,但市场的重要性在礼制规划制度中,还是属于较次要的范畴。东面的方位要优于西面,所以要“左祖右社”,以左为贵。总之,“五方”中南方是仅次于中央方位的区域,方位尊卑的排列依次是:中,南、东、西、北。因此,图1的理想模式在实际应用时,还根据方位尊卑而进行调整,宫城往往不严格居中,而是在城的中北部(图2),如唐长安、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南朝建康等。 《考工记》曰:“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表明宫殿区是按“前朝后寝”之制规划的。而所谓“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旧注多释为分掌治国职权,但这种解释与《匠人》全文不合。笔者认为这是将《易经》的“九宫八卦”模式用于都城的分区布局,即将全城划分为面积相等的九块,中央一块(中心“五”)充作宫城,其余八块环绕在宫城四周,分别安排宗庙、社稷、官署、市、里及仓库等。周代《易》卦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考工记》的规划思想受《周易》影响很大,反映在周人的数字观念崇九的特点很明显,以九为贵,九是阳数中最大的,称作“老阳”,代表阳爻,九是礼制等级最高的级别,代表天和帝王,最为尊贵,因此王都规划广泛用九。 应用《易经》的“九宫八卦”来规划都邑,而且予以制度化,是周人的一大创举。都邑就是一个宇宙的缩影,天地、阴阳、方圆、动静相反相成,充分体现了中国本土思维之奇特,城邑的方正规整形制与布局,蕴涵着一种秩序和礼仪规范。 总之,《周礼·考工记》所确立的礼制城邑规划制度是与西周宗法分封制度相适应的,目的是确立天子至尊的权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奠定了中国古都布局方正严谨,宫城居中,轴线分明的独特风格,都城显得庄严肃穆,充满了礼仪的规范和神圣的气氛。 二、《周礼·考工记》与元大都选址、布局 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破金中都时,还无意在此建都,因此大肆掠夺并将之焚毁。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听从刘秉忠等人的建议,决定在此建都。至元四年,决定放弃金中都故址,而以金中都东北郊的大宁宫为中心,兴建新都,由曾主持建设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以北40公里)的刘秉忠负责新都的堪舆选址与规划。到至元八年,忽必烈按照《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改中都为大都,并从上都迁都于此,直至元为明所灭。元大都的具体选址,由于金中都已被焚毁,但位于金中都东北郊的大宁宫却幸免于难(1260年忽必烈到中都时就驻晔大宁宫),因此

文档评论(0)

y070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