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概念在我国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概念在我国的历史演变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探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就要坚持我国在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概念的新阐释,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概念的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促进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理论;民族概念;话语权
[作者]黄仲盈,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南宁,530028
[中图分类号]A811,D0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2-0019-006
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对“民族”概念做了新的阐释:“民族是在一??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阐释至少说明“民族”具有以下两个基本性质特征:一是具有历史性,是历史的产物。“要给‘没有历史的民族’找一个范例,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除非在乌托邦中寻找),因为所有的民族都是有历史的民族”,“祖国、民族――这是历史的范畴”,“民族不是种族的共同体,也不是部落的共同体,而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体”,“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等等,以上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定义的表述,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民族是历史的范畴,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二是具有生态性,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共同性,实际上就是这些因素在民族交往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相互交流、吸收、分化、融合的一种再生传承过程,在重组的生态延续中逐渐沉淀为内在的稳定性。
中央领导对“民族”概念的新阐释,通过列举特征的表述方式,既吸收了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合理成分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又充分考虑到中国乃至世界上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实际,科学、准确地阐释了民族这个共同体的内涵,“是迄今为止关于民族内涵最为科学的阐述,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和普遍的适用性。”龚永辉教授也从话语权、学理性、国家安全理念等方面,“由衷推崇”民族概念的这种新阐释,认为党中央国务院总结的民族概念,“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涵盖了中华本土与世界各地多形态、多层面族体的基本特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概念的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得到了必要的扩展和完善。”
一、民族概念话语权与中国民族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民族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其中,民族概念在我国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典型。民族概念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坚持中国的“特点”和“特性”的内容阐释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引进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综合各种史料,在斯大林民族概念引进我国的前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在很多著述和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民族一词,但并没有针对民族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必要的阐释,斯大林民族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概念,其构成民族定义的“四要素统一”的原则,对当时我国的政坛和理论界都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这在早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中就有所体现。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曾经效仿苏联,提出了联邦制建国的设想,这在一系列的政策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如“二大宣言”提出了“中华联邦共和国”的建国方案,“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立民主自治邦”;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也规定,各少数民族有权“同中国脱离,成立独立国家”,也有权“加入中国苏维埃联邦”,“或建立自己的自治区域”。同时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决议案》中同样重申了《宪法大纲》中少数民族有权决定“成立独立国家”、“参加中国苏维埃联邦”、“在苏维埃联邦内成立自治区域”等三种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前苏联之所以成立联邦制的国家,是由当时俄国的历史和政治环境决定的,一方面,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的各少数民族都有较为单一的聚居地,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各民族时间的区分比较明晰;另一方面,早在俄国形成统一的国家之前,多数的非俄罗斯民族都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政权,各民族之间依存性弱,独立性强。应该说,俄国的这种民族分布状况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斯大林民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