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政府调控过程中财政赤字量化模型分析
对政府调控过程中财政赤字量化模型分析
摘要:在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存在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不同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作为调控货币来源的财政赤字,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应该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社会福利的重要来源。过于传统地强调避免财政赤字,将直接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
关键词:总量平衡;财政赤字;调控货币;社会福利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005-02
一、一个社会经济模型的建立
假设一:一个社会经济有四个利益集团组成,即上游厂商、产业末端厂商、社会居民和国家政府。上游厂商包括最终产品上游厂商和材料性产品厂商等两类厂商,并且上游厂商通过向其产业下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提供其产品,来获取其产品利益;社会居民,通过向社会厂商提供劳动,来获取劳动收入;产业末端厂商从上游厂商处购得各种社会最终消费品,并将其交易给经济社会来获得其所追求的产品利益;政府只向社会厂商征收税金,并且暂时假定政府税收全部被政府用来向政府职员发放工资和购买政府行使其职能所必需的各种最终产品。
假设二:社会所有厂商(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的利润、劳动成本、税金和材料成本各自占其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各均相等,分别以q、k、t、f表示,并令q=20%,k=10%,t=10%,f=60%。如果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经营总金额为10亿元,即本期的社会总供给为10亿元,那么,根据以上假设,对本期的产业末端厂商来讲,上游厂商向其提供了6亿元的最终产品;社会居民向其提供了1亿元的劳动;政府本期向其征收了1亿元的税款;根据20%的利润率市场条件其所实现的经营利润为2亿元。
下面,我们将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中的上游厂商利润、工资、政府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现在将产业末端厂商直接向其采购产品的社会厂商称为第一级上游厂商,第一级上游厂商直接向其采购材料产品的上游厂商称为第二级上游厂商,……依次类推。若以G表示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产业上游厂商进行采购的总金额,(G=6亿元),于是,有:
???产业末端厂商向第一级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最终消费品,最终在该产业链条上所导致增加的上游厂商利润、产业工人收入(单位:亿元)分别为:上游厂商利润= Gq+ Gfq+ Gf2q+……+ Gfn-1q= Gq(1+f+f2+……+fn-1)=Gq(1-fn)/(1-f);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 Gk+ Gfk+ Gf2k+……+ Gfn-1k= Gk(1+f+f2+……+fn-1)=Gk(1-fn)/(1-f)。同理可得,政府本期从上游厂商处征收到的税金金额(单位:亿元)为:政府税金= Gt+ Gft+ Gf2t+……+Gfn-1t= Gt(1+f+f2+……+fn-1)=Gt(1-fn)/(1-f)。当n→∞时,(1-fn)将等于零。于是,当n足够大时(其实,当n等于产业链条上厂商的层级数时。因为产业链条最上端的厂商是凭借其对某种经济资源的所有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上游厂商的利润、产业工人的收入和政府税收分别为:Gq/(1-f)、Gk/(1-f)和Gt/(1-f)。将G=6,f=60%,q=20%,k=10%,t=10%代入上面各式可得,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材料产品分别导致了3亿元的上游厂商利润、1.5亿元的产业工人收入和1.5亿元的政府税收。
至此,本期的社会居民总需求为(1+1.5)=2.5亿元,社会厂商总需求为(3+2)=5亿元,政府总税收为(1.5+1)=2.5亿元。如果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本期没有社会储蓄,即本期所有的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都将其本期的全部利润和收入用于其本期的生活消费,并且也假使政府本期的税收支出在本期也能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那么,本期的社会总需求为:(2.5+5+2.5)=10亿元。这时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这时的社会经济就是一个自动平衡的经济体。
二、折旧提取下的总量平衡
伴随产品的生产,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因此,产品折旧成本会成为该产品价格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假设上述社会模型中的社会厂商(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开始提取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如果将折旧率分别定义为社会厂商单位产品折旧金额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表示为z,并假定社会厂商现在的利润率和折旧率分别为15%和5%,即q=15%,z=5%,而k、t、f不变,那么,在上述模型中,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0×15%=1.5亿元和10×5%=0.5亿元。
根据上面的讨论,同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