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选C “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C项。 2.“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 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解析:选D 题干中说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可以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项。 3.“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 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  )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解析:选D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经历一场规模空前、破坏力空前的经济危机,所以,这首歌流行的背景只能是D项,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4、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 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解析】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故B项错误;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故D项错误。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是解题的关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对自身进行修复的成果是() A. 知识经济的兴起 B. 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 福利国家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都体现了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但是属于“社会领域对自身进行修复的成果”是福利国家的形成,即通过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社会领域”不符,排除;B项属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选D。 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①法律手段 ②外交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行政手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体现了立法手段,故①正确;罗斯福新政属于经济调整,与外交手段无关,故②错误;“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体现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故③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