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

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国外关于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在中国不适用,然后提出了中国的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特有的作用机制,并且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的研究了1980-2005年间中国的财政分权对于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得出财政分权改革以来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在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通货膨胀。   关键词:中国式的财政分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7(06)-0088-08      一、引 言      1978年是中国经济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它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的转折点。它宣告了中国告别低效的计划经济,而开始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此以后,中国经济高速的启动的了。在过去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的GDP保持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增长并非很平稳的,它是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剧烈的波动。因此,仅仅用经济增长来表现中国的宏观经济绩效显然是不全面的。为了全面的考察中国的改革前后的经济绩效的表现,必须同时考虑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North曾经说过,要素的增长仅仅是经济增长本身,而非经济增长的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制度因素对于一国的经济绩效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背后是制度的改善和变迁,而这才是更本质的。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根源到底是什么?   同样的道理,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和投资的过度也仅仅是通货膨胀本身,而非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的文献很多,对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判断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和投资的过度。这些文献的观点都是基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参考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得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观点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所有的上述观点都存在一个相同的缺点,即都仅仅停留在研究通货膨胀的表层,而没有深入到更深的制度层面。   本文就将探讨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共同的制度根源,即财政分权。所谓财政分权,是指上级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下级政府的下放,使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程度的财政自主权。   财政分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制度变迁。它给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强烈的激励,使中国经济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飞速的发展起来了。但是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也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入而加剧。在1978年前,由于中国处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银行信贷和投资的权利都牢牢的被控制在中央政府的手中。因此,虽然当时由于计划经济所导致的短缺是经济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这种隐性的通货膨胀却由于高度的集权被控制住了,使得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的通货膨胀率水平极低,并且几乎没有太大的波动。但是,1978年之后,随着财政分权的改革,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不仅极大的加剧了,同时其波动也更加剧烈。笔者首先计算了1953-1977年之间和1978-2005年之间的经济增长率,结果是:1953-1978年之间的经济增长率为6.78%,而1978-2005年之间为15.77%,财政分权前后经济增长率增加了133%;同时又计算了1953-1977年之间和1978-2005年之间的通货膨胀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是:1953-1978年之间通货膨胀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0.009和0.039,而在1978-2005年之间这两个数值变为0.059和0.070。即财政分权前后通货膨胀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提高了556%和79.5%。   由此可见,中国的财政分权和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时间上的先后性和相关性。本文试图从中国式的财政分权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和影响。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首先回顾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文献,然后将阐述中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特有机制;第三部分是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第五部分是主要结论。      二、文献回顾与本文的理论机制      (一)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   1.关于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文献   国外主流关于财政分权的基本理论,Oates和Tiebout认为“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将刺激地方政府不断主动采取措施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上升。   但是,上述关于财政分权的理论在中国并不适用,因为以上关于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在中国都不成立:   (1)、首先,“用手投票”机制在中国并不成立。相对于西方国家建立在联邦制基础上的财政分权实践,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是建立在中央与下级政府委任制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