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变产妇体位在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效果观察
改变产妇体位在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效果观察
【关键词】 改变 【摘要】 目的 观察改变产妇体位在枕后位及枕横位分娩的效果。 方法 对128例活跃期枕后位、枕横位足月妊娠健康产妇,随机分为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观察其产程、分娩方式、出生时胎儿体重、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 结果 观察组的产程短、手术产率低、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对照组的产程长、手术产率高、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高。 结论 临产后尽早发现枕后位、枕横位并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关键词 产妇体位 枕后位 枕横位
头位难产是难产常见因素之一,其中又以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多见。它可使产妇疲劳、产程延长、手术产机会增加,对母儿影响较大。为此,本单位对临产后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产妇采取改变体位的方法,减少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发生,缩短了产程,手术率减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单位自2000年1月~2003年10月收集足月单胎妊娠、临产后枕后位、枕横位、无明显头盆不称、健康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改变体位组(观察组)72例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56例。两组产妇的年龄、胎儿的孕周、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观察组:按产程常规处理,产妇精神紧张、疲乏无力,给予心理疏导,鼓励产妇增强分娩信心,必要时给予镇静、补液,及时排空膀胱,适时破膜。宫颈水肿者行封闭,宫缩乏力者,静滴催产素,并以合适饮食。进入活跃期后,宫口开大3~5cm时,经腹部检查、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发现枕后位、枕横位时,嘱产妇取向胎儿背部侧卧位。前胸尽量靠近床面。宫口开全后,宫缩时,嘱产妇取半卧屈腿外展式,即双手抱膝,使髓关节和膝关节高度屈曲,膝部尽可能靠近胸部。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和胎儿变化。(2)对照组:产妇按上述产程常规处理,取随意体位、同样记录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
2 结果
2.1 总产程 (1)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值为7h15min±15min,第二产程平均值52min±7min;(2)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值11h23min±17min,第二产程平均值1h23min±15min。经t检验,P0.01,两组差异显著。第一、二产程时间和,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2.2 分娩方式 见表1。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手术产率低;对照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低,手术产率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2.3 新生儿体重 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胎儿体重差异无显著性。
表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略)
2.4 产后出血 观察组1例;对照组1例。
表2 两组胎儿体重情况 例(略)
2.5 新生儿窒息 观察组1例(轻度);对照组2例(1例轻度,1例重度)。
3 讨论
分娩过程中,胎儿由于受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或传动状态,悬浮在羊水中的胎儿,受自身体重和羊水浮力的影响,使胎儿沿自身纵轴产生旋转。临产初期,胎头多衔接在骨盆入口平面。枕后位时,胎儿背部重心靠近母体的脊柱,胎儿背部重心接近母体背侧。这时取与胎儿背侧卧位,可使胎儿背部重心在自身重力、羊水浮力和产力作用下,胎背向产妇腹部前方转动,带动胎头转动,胎儿枕部朝着有利方向旋转
[1] 。宫口开全后,胎头多于生骨棘水平面以下,胎儿重力和羊水浮力对胎方位影响减少。而枕后位的胎头多于S+1、+2、+3cm或拔露时仍处于旋转状态
[2] 。此时,取半卧双手抱膝位,使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并可使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大,有利于胎头下降和俯屈
[3] 。文中结果提示:改变体位组的产程短,手术产率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不增加。由此可见,临产后及早发现枕后位和枕横位,及时改变产妇体位可减少难产,降低手术率,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霞,范玲,王琪,等.两种体侧位法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468-469.
2 区煦东,陈小兵,苏静,等.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6):529.
3 范福香,李素凤.产妇改变体位在难产中的作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1):256.
(编辑罗 彬)
作者单位:510545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
332000江西省九江医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陈萍姣 吴美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