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艰难战斗岁月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那艰难战斗岁月里

在那艰难战斗岁月里   刘邓大军真哟勇敢,南渡黄河鲁西南,歼敌六七万。蒋介石在手忙脚又乱,我们又挺进到大别山……”这是谭友良几十年来最爱哼的歌,这歌声常常带他回到在刘、邓首长身边工作的日子,带他重回战斗在大别山区的艰苦岁月。邓政委那慈祥的笑容,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作风时常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谭友良是四川省南充离休干部,1947年2月参军来到晋冀鲁豫司令部担任卫生员,如今,这位经历了解放战争的“红小鬼”已年逾古稀。笔者与老人是“忘年交”。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老人向笔者打开话匣子,回忆起那弥足珍贵的一段段往事――      放水捉鱼挨批评         1947年12月中旬的一天,邓政委带着部队转移到了山东省郓城县赵楼村,决定就地进行休整。   当日下午,谭友良给战友们打针回来,路上就听说晚上要改善生活,会有鱼吃,他高兴得要笑出声来。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久没有沾荤腥了,他能不高兴吗!可是,回到了卫生科后,没有想到卫生科却没有鱼儿,他大失所望。原来,鱼是司令部一些处室的参谋想尽办法从当地的池塘里捞到的,数量不多,各处室自给自足,没有捞到的自然就没得吃。   当时还是个大孩子的谭友良不甘心,当天夜里他到警卫连借了一把铁锹,悄悄地来到一个大池塘处,用铁锹在水闸下面挖了一个口子,随后,便跑回住宿地蒙起头大睡起来。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谭友良便早早地爬起来往鱼塘跑。正值隆冬腊月间,鱼塘里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鱼儿在泥水里乱跳,谭友良顾不上池水冰冷刺骨,脱下鞋子便跳下去捉起鱼来。不一会儿,他便抓了一大筐鱼,拿到后勤班后,战士们美美地吃上了一天的鱼。   回忆到这里,谭友良老人拿起那本毛毛(邓楠)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翻到上卷第580页,读了起来:   “人逢佳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改善生活。有几个战士,放掉了池塘里的水想捉鱼。正在大家看着捕捉到手的活蹦乱跳的几百斤鱼而欢跃时,邓政委从小山坡上走了下来。   “看着这人鱼俱跃的场面,想起这段艰苦岁月,邓政委向战士们走了过去。   “对着这???年轻的战士,他首先表扬了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能够保持饱满乐观的精神状态,然而,他转而严肃地批评道:‘池塘的水是当地群众备旱用的,你们竭泽而渔,贪图了眼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谭友良说,每当看到这里,他就倍感亲切。他感慨万千地说,“当年为了吃上那一顿鱼,只考虑到个人的眼前利益,偷偷地放了鱼塘里的水,结果呢?自己做的事情,反而还让战友们为我背了黑锅,挨了邓政委的批评。”      顺利完成护送任务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黄河,直趋大别山”的战略方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大军,从山东阳谷以东150余公里的8个地段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抢渡汝河、淮河进入大别山之后,在没有后方的支援,而弹药和药品等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面对敌人极度嚣张的追击,刘邓大军集中优势兵力,仅仅用了4个小时就在高山铺消灭了国民党整编的第四十师一万余人,并且创造了用步枪和机关枪打下了敌人一架美制飞机的奇迹。   为了取得这次胜利,邓政委号召司直科长、处长、部长亲自抬担架、送弹药到前线,同时,邓政委指定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带队指挥后勤保障和支援。司令部卫生科的全体人员也纷纷冲到前线抢救伤员,并把司令部里零星的弹药和手榴弹一起送到前方,支援前线战斗。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常常昼夜行军与敌人周旋,牵制敌人。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消灭了国民党四十师后,刘、邓司令部开到了安徽省太湖县太平乡进行短期休整。   在这期间,秘书处一个姓王的参谋因患急性大叶性肺炎,高烧昏迷,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而当时部队根本没有什么特效药品。邓政委知道后非常关心,立即决定派卫生科宋家坤医生和谭友良带上一副担架,和一个侦察班的同志一起,把王参谋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治疗。   当时的大别山区到处都有国民党军队和小保队(反动地主、恶霸、土匪相互勾结成立的武装势力)出没,一路上翻了几座山,克服各种困苦,几经长途跋涉,行程两天才把王参谋送到了一位搞地下党工作的副区长的家里。一路行来,虽然没有遇到国民党的大部队,但是时常有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小保队的活动。当时的情况相当的危险。   把病人送到了目的地之后,护送医疗分队便立即动身返回大部队并向邓政委做出汇报。邓政委说:“你们把病人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就是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事过境迁,这一真实的历史被搬上了电影《挺进大别山》中,亲历这一事件的谭友良老人说起这些往事是那么自豪。谭友良说:“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比电影里描绘得更加艰辛和危险。”      药品奇缺,羊屎蛋也来助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