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研究

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的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源。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课题,特别是针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已成为影响政府制定就业政策的重要因素。就业困难群体一般指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或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在今天,以"4050"?下岗失业人员、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就业困难群体已占社会总人口的很大比例,他们的生活与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一状况已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原因 (一)就业岗位有限 一方面,最近5年来,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均超过900万人。另一方面,城镇就业每年供大于求约1200万人。两组数据叠加,显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因此,缓慢的就业岗位增长速度和有限的就业岗位数量是导致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二)就业竞争力薄弱 困难就业人员年龄普遍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而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对35岁以上年龄段的需求仅占总需求的25%。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或高中(中专)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仅占总人数的8%。年龄过高,能力有限,职业技能不高,且已有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转岗的需要,致使困难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屡次失败,他们的再就业信心严重受挫。 (三)用人单位的“高消费” 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着多种歧视,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就业人员增多与岗位不足的矛盾直接导致用人单位的"高消费"——明明是专科生能干的活,却因本科生的报名踊跃而导致前者求职无望,明明是40岁以上的求职者能够胜任的岗位,却因30岁的人报名多而使前者落榜。有的单位无论工作岗位是否需要,在招工时一律要求男性,年龄35岁以下且学历必须大专及以上。从而造成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意做,愿意做的困难就业人员又因条件不符合而不敢应聘。 (四)受主观条件的影响 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困难就业群体还向往着已往的国有企业待遇,看病由国家报销,住房由国家统一分配,退休后还有退休金保障,认为只有到全民所有制企业才算就业,只有取得固定工身份才算就业,于是滋生了等、靠、要思想,不愿到临时性、季节性、灵活性岗位就业。曾做过一个关于"我是否有再就业愿望"和"我为什么没有再就业"的调查。 2.家庭环境的影响。在"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单亲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中,大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重。他们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而大部分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认为,仅靠一个人在外就业并不能解决多大问题,于是打消了再就业的念头。 3.受“低保”政策的负面影响。“出去做事伤神费力,除开车费钱、饭钱所剩无几,被居委会知道了还没了低保金,太不划算。”个别低保户把社会保障当作永久性福利,拿着每月固定的"低保工资",即使有劳动能力也不愿出去工作。因此,许多人宁愿"吃低保",也不愿再就业。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低保制度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在部分私营企业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多数私营企业老板认为“能给你口饭吃就不错啦,还能给你上保险?”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但仍有部分私营企业主对劳动法规政策知之不多,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我想用谁就用谁,导致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招用人员录用备案率也达不到要求。这些大大挫伤了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积极性。 (六)扶持政策未到位 根据中央下达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困难就业群体可享受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政策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服务型企业和社区也可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扶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但因小额贷款程序复杂、条件苛刻,造成自主创业起步资金难以到位,再就业愿望难以实现。而各项补贴资金使用规模较小,打击了企业吸纳困难就业群体的积极性,阻碍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进度。? 二、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对策及措施 (一)建立保障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1.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加强劳动监察和执法,落实各类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帮扶力度,保障劳动者权益,提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积极性和就业率。各有关政府部门要将纳入长期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职能作用和工作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加强资源整合,自觉承担起应尽的政治责任,形成方方面面推进的强大合力。 3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