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王实甫和 与西厢记 本科元代文学.ppt
第二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普救寺;莺莺塔与蛙声石;一、关于《西厢记》的作者 ; 概括说来,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大约有以下三种说法——
1、王实甫说:《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持此说;
2、王作关续说:即王实甫创作了《西厢记》的前四本,关汉卿续作了《西厢记》的第五本;
3、关汉卿说:这是明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王实甫的创作;三、《西厢记》 ;1、“西厢故事”的本源 ;唐·元稹《莺莺传》 :
张生寓蒲州普救寺,崔门孀妇郑氏携女莺莺、子欢郎也寓居于此。军人掳掠蒲州,张生请蒲关守将保护,崔家乃得以保全。郑氏命莺莺拜谢张生,并以兄妹相称。张生惊于莺莺之艳丽,请莺莺婢女红娘从中撮合,二人以诗相互酬答,感情日深,初则幽会,既则在西厢同住一月之久。后来张生赴京,莺莺感到自己“不能以礼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栉”,十分懊恼当初的行动,而张生对莺莺表示了决绝。最后以莺莺另嫁,张生另娶作结。 ;自传体小说;以张生自寓;文过饰非;美丽的悲剧形象;2、“西厢故事”的流变 ; 北宋文人秦观、毛滂都曾用【调笑踏转】的形式写过莺莺的故事;
赵德麟(字令畤)用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写过【商调·蝶恋花】《会真记》,在篇末,明显表现出对莺莺的同情;
南宋,莺莺的故事已进入瓦舍,成为文艺表演的内容。宋杂剧有《莺莺六么》的名目,金院本有《红娘子》的名目,南戏有《张珙西厢记》的名目。;宋·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蝶恋花鼓子词》:
共分十章,每一章都有说有唱,说的部分基本上用元稹《莺莺传》原文,此外有“前言与序言”,结尾有“后记”及作为“尾声”的曲一支。
“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只道新来消瘦损,玉容不见新传信。
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3)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①在篇幅上远远超过了传奇小说《莺莺传》 ,把三千字篇幅的《莺莺传》发展到五万字篇幅。
②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增加了许多生动的细节。
③彻底改变了《莺莺传》的思想倾向;热烈歌颂张???和莺莺的爱情,最后让他们团圆结束,变悲剧而为喜剧。赋予作品以鲜明的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张生:礼部尚书之子,异常忠实于爱情,与崔家同是阀阅世家。
缺陷:轻佻,和莺莺幽会时,举止粗狂,毫无分寸。遇到挫折时总是想自尽、上吊,不想办法来克服障碍,和他礼部尚书之子身份不符。;红娘:着力地描写了她的活拨、机智和风趣而且有胆识、有策略,当老夫人发现张生与莺莺有关系而拷问红娘时,红娘振振有词地斥责了老夫人的无情义,指出了事情揭发开来对崔家的种种不利,说服了老夫人接受她的建议,让张生和莺莺结合。 ; 《西厢记诸宫调》还塑造了法聪这个见义勇为的和尚,为后来《西厢记》杂剧中的惠明这个人物打下了基础。过多地描绘了孙飞虎围寺时的厮杀场面则是缺点。 ; 到了元代,便出现了著名的《西厢记》杂剧,因其作者为王实甫,故又称《王西厢》。《王西厢》达到了同类题材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1)、杂剧体制的变革 ; (1)、总体结构
《西厢记》结构宏大而完整,关目曲折而动人。
《西厢记》既保留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加一楔子的结构体制,又突破了元杂剧的传统体制。《西厢记》是当时所谓的连台本戏(多本戏),共有五本。;(2)、高潮和结局的安排特点; 第一本:全剧的序幕。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母亲先上场,介绍基本情况;然后莺莺上场,向我们展示了少女伤春的情感。第一折《惊艳》,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形成矛盾的开端。第三折《联吟》是第一本的高潮。第四折《闹斋》是第一本的结局,也是全剧的一个铺垫。 ; 第二本:矛盾发生新的转折,发生兵乱,孙飞虎要强娶莺莺,老夫人许下婚诺;张生请朋友白马将军出面解围。之后的《赖婚》形成一个高潮。;第一本主唱 ;主角独唱;4、戏剧冲突方面 ; 一线贯穿:即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崔、张二人的爱情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从佛堂奇遇开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结束,可谓一线贯穿,脉络清楚。虽然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崔张爱情之外的关目,但也都是为这条主线服务的。 ; 二类矛盾:指以崔张红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和崔张红之间的误会性矛盾。这两类矛盾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戏曲冲突,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从而使剧情生动曲折。两类矛盾不断冲突的结果,完成了一条主线的贯穿,从而表现了“原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思想主题。 ; 三个人物:指处于全剧结构中心的崔、张、红三个主要人物。整部戏就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情节发展来展示性格,又通过性格来展开冲突。所以说,《西厢记》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