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三轮温习教案 05 中国近代经济.docVIP

届高考历史三轮温习教案 05 中国近代经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届高考历史三轮温习教案 05 中国近代经济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5 中国近代经济 【热点常备考纲】 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部分):(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部分)。(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部分)。(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部分)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中国近代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中国近代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政策)(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热点考点重组】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部分)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中国近代重大改革的经济措施) (1)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事例及影响)。 (2)戊戌变法(裁撤驿站等旧机构;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中国近代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政策) (1)“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旧民生主义:实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土地涨价归公,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发展实业: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后,致力于发展实业,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新民生主义:限制资本家的剥削,一定程度上保障工农利益)。 (2)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和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 【热点高考真题】 0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02.(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03.(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04.(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05.(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0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