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森的法与国家一元论分析-an analysis of kelsens monism of law and state.docx

凯尔森的法与国家一元论分析-an analysis of kelsens monism of law and state.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凯尔森的法与国家一元论分析-an analysis of kelsens monism of law and state

婚。1913 年,他的第三本著作《国家的不法行为》(Unlawful Acts of the State)出版。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搁下手里刚刚创办的《奥国公法杂志》(Austrian Journal of Public Law)重新应征入伍。从 1914 年 8 月直到 1918 年 10 月,他担任国防大臣与司法大臣的法律顾问,服役地点是维也纳。1915 年,再添 一个千金玛丽亚。1917 年,维也纳大学将这位身在军旅的无俸讲师的职称提升为 副教授。1918 年 10 月,奥匈帝国瓦解;11 月,民国进入“饥荒之年”,37 岁的凯 尔森奉民国临时政府总理伦纳(Karl Renner)之命开始起草新宪法。 1919 年,他 升为维也纳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全职教授并开始创办并主编《公法杂志》(Journal of Public Law,不是前面提到的《奥国公法杂志》)。此后的 15 年中,该杂志在他 的主持下蒸蒸日上,刊载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成为在欧洲相当有影响力的一份 期刊,即使在 1934 年他离开之后,该杂志又存续了 10 年之久,最终共出版 23 卷。1920 年 10 月 1 日,他领衔起草的奥地利联邦宪法生效。这部以“非政治性宪法”而著称的宪法的基本原则在经历 80 多年的风云变幻后,仍未发生变化而至今 仍然有效,而且这部宪法之中有一个日后被众多国家所效仿的制度发明――宪法 法院。同年,他出版了《主权问题与国际法理论》(Das Problem der Souver? nit? Und die Theorie des Volkerrechts, Tubingen: J.C.B.Mohr,ⅹ,320-pp.)1921 年,为了感谢他在宪法起草中的卓越贡献,年届不惑的他被任命为奥国 宪法法院的法官,任职终身。此后的十年,是欧洲和奥地利政局至少在表面上风 平浪静的十年,也是奥地利尤其是维也纳知识界星光璀璨的十年,未来将要在学 界大显身手的波普与海耶克等少壮派已开始崭露头角,而老一辈的学人仍如日中 天、笔耕不辍。已跻身政界显要之列的凯尔森并没有丢下学问,也迎来了他的第 一个创作高峰期。1922 年,他主编的“维也纳宪法与政治研究”丛书开始出版(凯尔森参与直到 1929 年);1923 年,出版了解释宪法的著作《奥国宪法》(Austrian Constitutional Law);1925 年,出版《政治理论通论》(General Political Theory)。1926 年, 与韦尔和迪盖特共同主编《万国法律理论杂志》(以法文和德文出版,至 1939 年共出版 13 卷)。同年,在瑞士国际法研究所获得“海牙讲座”教席。同时,他还积 极与国外学者交流,在 1926-1929 年之间四度出席“德语国家公法教师大会”(分 别在明斯特、慕尼黑、维也纳和法兰克福举行),提交论文多篇,与埃尔利希?考 夫曼、马克斯?温泽尔、赫尔曼?赫勒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1.1.2 凯尔森在德国1930 年 2 月 15 日,作为修宪的步骤之一,包括凯尔森在内的所有宪法法院法 官被免职。11 月,无官一身轻的凯尔森应邀来到德国美丽优雅的科隆大学担任国际公法教授讲席,主要研究一个全新的领域:实在国际法(positive internationallaw)。刚到科隆,他就陷入了与施米特的论战。结果是后者在 1931 年出版了《宪法 的守护者》(Guardian of Constitution),攻击“价值中立”的“非政治性宪法”(主要 矛头指向魏玛宪法,但也针对凯尔森的宠儿――奥地利民国宪法);作为回应, 凯尔森在同年出版了《谁来充当宪法的守护者》(Who shall be the Guardian of Constitution)来维护自己的观点。1932 年,51 岁的凯尔森担任了科隆大学法学院院长,同年第二次获得国际法 研究所的海牙讲座教席。同年春天,他在巴黎与著名英国政治学家拉斯基相识, 在拉斯基与美国大法官、法学家霍姆斯的通信中,他这样描述凯尔森:“当然, 弟于此处邂逅了科隆的凯尔森,毫无疑问这是当今德语世界顶尖的法学家。此人 颇有意思:丰富的哲学思想,头脑敏捷灵活,且所学极博”。后来,第一部关于 凯尔森学说的研究著作的作者,就是这位拉斯基的高足爱森斯坦。1933 年 1 月 30 日纳粹党在他们的希特勒的指挥下攫取了德国政权,魏玛民国 和它脆弱的宪法轰然倒塌了。4 月 7 日,凯尔森因为身份问题被解除了教职――凯 尔森尽管有一个地道的德国名字、说一口地道的德语,但他的犹太人身份却是不 容改变的事实。这个身份使他每天都要看到鄙视与怨毒的眼光,听到甚至来自自 己学生的辱骂与咆哮,让人无法忍受。[2]1.1.3 凯尔森在日内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