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3-革命历史题材红旗谱、孙犁.ppt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3-革命历史题材红旗谱、孙犁.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3-革命历史题材红旗谱、孙犁.ppt

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卫中主讲 《红旗谱》被认为是“十七年文学”的标志性作品。周扬称之为“全国第一部优秀作品”。 二、《红旗谱》的主要情节 楔子:清朝末年,河北保定附近有个村庄叫锁井镇,地处滹沱河湾的大堤之下。这个堤上有一座河神庙,庙前有一口铸造精美的大铜钟。 滹沱河经常闹水灾,为了修堤补桥,附近48村集资买了48亩地,作为公产,这个钟既是庙产又是凭证。小说开始,锁井镇的大财主冯兰池(农民称他冯老兰)要砸掉铜钟,理由是上边要收赋税,砸钟卖钱抵赋税;而实际上,铜钟是个凭证,砸了铜钟他是要霸占48村的公产。 朱老忠的父亲朱老巩非常生气,发誓要保护铜钟。后来,铜匠来砸钟的时候,朱老巩挺身而出,拿了一把铡刀与冯老兰对峙,出现了僵持的局面。后来冯老兰使用调虎离山的方法,让一个叫严老尚的人出面调节,在朱老巩离开的时候,冯老兰还是派人砸了古钟。朱老巩气得倒在地上。临终之前,他把一儿一女叫到跟前,嘱咐他们为父亲报仇。冯兰池为了斩草除根,要杀害当时还是个孩子的虎子。虎子逃走了,冯兰池派的人强奸了朱老巩的女儿,这个女孩被强奸后就投河自杀了。 25年以后,朱老忠领着一家人从东北回到家乡,此时,朱老忠已经四十开外。有妻子和两个儿子,大贵、二贵。朱老忠在关外本来干得不错(淘金、挖参、种地),他之所以回来,就是要报杀父之仇。特别是他逃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姐姐被强奸和跳河自杀,知道这件事以后,他对冯兰池的仇恨达到了顶点。 小说主要有这样几个情节: 1、“脯红鸟事件”。 冯老兰一生吝啬,崇尚“勤俭持家”,“不妄花一分钱”。他冬天穿的一件棉袍,已经穿了15年,补丁摞补丁。但是他有一个爱好,喜欢玩鸟。而且嗜鸟如命。有一次,运涛和大贵在棉花地里正好捉到一只非常名贵的鸟:脯红鸟。据说这只鸟值一头牛的价钱。冯兰池非常喜欢,情愿出30吊大钱来买。他托帐房先生李德才去商量,结果不仅鸟未买成还受到朱老忠和大贵的奚落。结果冯兰池恼羞成怒,找了个机会,把大贵弄去当兵了。 2、“反割头税”事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农村征收了各种各样的税。“割头税”是农民过年杀猪要征的税。每杀一头猪,交大洋一块七,还要交猪鬃、猪毛和猪尾巴。所有这些加起来,农民能买三斗粮食,加上野菜,够一家人过一个冬天。割头税不是国民党政府直接收,而是包给大地主。冯老兰就包了这个税。后来朱老忠带头抗税,还让大贵在门前支了一口锅,替农民杀猪。当然不交钱,也不交猪鬃、猪毛和猪尾巴。后来农民群起抗税,还把狗腿子保长刘二卯打了一顿。 3、“保定二师学潮”。 “九·一八”事变以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学生要求抗日。学校不仅不答应,而且要开除两名被捕学生的学籍,于是酿成学潮。当局下令提前放假,并宣布50名学生为政治犯。这个时候一部分学生就占领了学校与包围他们的军队对峙。粮食吃完了,保定学联就组织人向校内扔大饼。最后,国民党军队冲进学校,有的学生牺牲,有的被抓起来。 主要人物关系: 小说所写主要是两家农民三代人与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农民三代人是,第一代:朱老巩、严老祥;第二代:朱老忠、严志和;第三代:大贵、二贵、运涛、江涛。 地主两代人:第一代:冯兰池(冯老兰);第二代:冯贵堂。 三、《红旗谱》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一)完整展现了中国农民由个人自发的反抗到组织起来自觉地进行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 《红旗谱》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是单纯地写阶级斗争,还是立足于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实际,在广阔的生活中表现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力图写出中国农民从个人反抗到有组织的阶级斗争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小说深入地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显示了较大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李扬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一书中认为:梁斌在确定《红旗谱》的主题时,经历了一个从家族复仇到阶级斗争这样一个过程。 作者的这个努力,从整个《红旗谱》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很清楚地看出来。据作者自己说,《红旗谱》的构思最早在他青年时代(1935)年就开始萌发了。结果写出了一个短篇小说《夜之交流》。这个小说主要是写保定二师学潮的。 1941年,他遇见了一个姓宋的老人,三个儿子都在对敌斗争中牺牲了。这个老人就是朱老忠的原型。 1942年,他写了一个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同年,他把这个小说改编成五幕话剧《千里堤》。后来又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抗日人家》。以上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是就事论事,写实的成分非常重,总体上缺乏一种高度,就是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学说理解生活,把有关的材料写成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