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第二十一章障壁岛潮坪.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第二十一章障壁岛潮坪

一、潮坪环境沉积特征 (一)潮坪环境的一般特点 潮坪环境,又称潮滩,发育在无强烈风浪作用而具中一大潮差的平缓倾斜的海岸地带,如在障壁岛内侧、泻湖和海湾的沿岸、河口湾和潮控三角洲内。 另外,在某些面临开阔大洋,又无障壁的海岸带,如果海底地形坡度极为平缓且海水很浅时,也会出现潮坪海岸。 (二)亚相的划分 潮坪一般可分出潮下带、潮间带和潮上带。在潮坪上还发育有潮汐水道。 潮间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与平均高潮线之间,其垂直幅度决定于潮差大小,一般从不足一米至数米,其宽度既与潮差有关,更与海岸带坡度有关。 潮间带是潮坪的主要部分,可称潮间坪。在地形平缓、潮差较大的情况下,潮间坪的宽度十分广阔。 (1) “泥坪”:在潮间坪的高潮线附近是低能环境,泥质沉积为主。 (2) “砂坪”:低潮线附能量高,砂质沉积为主; (3)“混合坪”:二者间的过渡带能量中等,具砂泥质沉积, 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向下延至好天气波基面附近与陆架浅海逐渐过渡,其部位大致与临滨带相当。潮下带的水动力状况比较复杂。该带始终处于水下环境,受波浪和潮汐共同作用,但潮汐作用较强,是潮汐控制的滨海带中水动力较强的高能地带。 (三)潮坪环境沉积特点 1、岩石类型 陆源碎屑潮坪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少见。 在平面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 潮下带及潮汐水道内:能量高,沉积物以砂为主,形成水下砂坝、砂滩,并富含生物介壳和泥砾。 潮间坪:由海到陆由纯净的砂过渡为泥质沉积,从而形成砂坪、砂泥混合坪和泥坪。 潮上带:若发育沼泽可有泥质沉积,干旱气候带的潮坪可形成盐沼盐坪,从而发育石膏等蒸发盐类沉积。 2、沉积构造 泥坪上多见水平纹层或水平层理。 混合坪上多为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砂坪上常出现羽状双向形态的交错层理,同时,还可形成“双粘土层”、“潮汐束状体”、“B-C层系”等,这些沉积构造均是潮坪沉积的重要标志。 此外,潮坪内还可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干涉波痕、再作用面,还可出现干裂、雨痕、鸟眼、足迹、爬迹、虫孔等浅水、暴露条件的沉积构造等。 3、生物化石 潮坪生物以种属少,分异度低,海陆混生为特色。少数适应性强的生物确可大量繁殖而数量较多,这些生物多属广盐性的。 潮上坪藻类较发育,多成藻叠层或藻席,也可有植物覆盖。 潮间泥坪生物较多,扰动现象强烈,混合坪生物较少,砂坪上更少,偶尔 可见生物粪粒聚集成层。 4、潮坪海岸沉积层序 进积型潮坪海岸沉积相层序 (1)自下而上为潮下浅滩和潮汐水道砂体、低潮坪砂体、中潮坪砂泥混合(交替)的砂泥岩、高潮坪泥岩及潮上带沼泽(草沼、泥沼及盐沼)。 (2)向上变细的层序中,低潮坪、中潮坪和高潮坪沉积物的总厚度基本上相当于该潮坪所在地区的潮差。 有时也有退积层序(海进序列)形成。 (1) 岩性:主要细砂及中粒级砂,前滨也可有粗砂及细砾; (2)构造:临滨发育低角度楔状和糟状交错层理;发育冲洗层理;后滨可发育风成的中小型槽状交错层理以及植物根构造。一般形成平行层理,也可以形成小型和中型三角洲前积层。 沉积构造也常因生物扰动而破坏。 (3)岩体形态:与海岸平行的狭长带状,笔直或微弯曲,甚至具有微弱分支。据现代障壁岛调查,其长度一般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宽数百米至数千米,厚数米至数十米,剖面上呈底平顶局时透镜状。 (4)相序:障壁岛向海方向推进,形成下细上粗的反韵律沉积,沉积层理的规模向上增大,沉积厚度具有减小的趋势。 二、潮道一潮汐三角洲 (1)潮道是指切过障壁岛的进潮和退潮的通道。 进潮口宽度一般几百米至几十公里,深可达1O~2Om,长度受障壁岛宽度所限。进潮口多受沿岸流的影响不断向下游迁移,沿岸流上游岸为沉积岸,由于沿岸漂流搬运的沉积物的堆积使障壁岛向下游延伸。 潮道沉积主要是由侧向迁移作用形成的. ①潮道充填沉积的底部有侵蚀面,其上为介壳和砾石组成的滞留沉积; ②再上为深潮道沉积砂层,具有双向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中型槽状交错层理; ③再上为浅潮道沉积,为具双向小型至中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波纹层理构成的中细粒砂层。 ④从下而上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