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传统第七章-第十章.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第七章-第十章

第七章中国古代教育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它往往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个环节实现。第一节中国古代教育政策1.我国在夏商周时代已经出现了学校和学校教育。2.商周时期的教育突出表现为“学在官府”,学校和教育为官府所垄断,不仅地点设在官府,而且教师也就是官员,教育对象仅局限于奴隶主贵族子弟。3.秦朝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封建大一统国家,在政治上采纳商鞅、韩非等法家的治国之道,并实施专制统治。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通行的文字,即“书同文”。秦朝还“颁挟书令”,禁止民间私藏诗书和诸子的著作;“禁私学”,禁止民间办学。4.汉代在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本政策,表现在教育上就是:重视学校教育,大力发展官学,兴太学,设五经博士,以儒学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注重儒家倡导的礼乐之教,以“明人伦”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选派名师大儒为官学的老师。5.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设立了国子学、太小,但有名无实,官学、私学时办时停。6.唐太宗未即位时就开设了文学馆;即位后又在“揠武修文”的治国方针下,积极推行崇儒学的文教政策。7.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等改革派认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弊病在于内容空洞无物、流于形式主义,主张在变法政治的同时改革教育。主张德才并重,以“经世应物”为原则,培养有政治才干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且提倡凡“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的知识都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内容。8.明朝确立了“治天下以人为本,人才以教导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第二节古代的学习教育体制一、官学所谓“官学”,就是古代由各级官府兴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1.西周学习均为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设在王都或诸侯国的都城,而乡学则属于地方学校。国学依据程度的深浅,又有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乡学根据其规模的不同,被冠以庠、序、校、孰不同的名称。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术。战国时,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件创办了一所规模很大的官立学校,叫“稷下学宫”。2.汉代学校中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大的是中央官学——太学。汉代首次设立太学,也是中国教育史第一次出现以传授知识、研究学术为职能的高等教育机构。太学的学生叫博士弟子或太学生,学习内容主要是儒家五经。考试方法有“口试、策试和设科射策”等。还出现了专科学院——鸿都门学。3.隋朝起,国子监开始成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它本身又是最高学府。唐朝的国子监统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数学、律学、算学等六学,其中前三学都是学习儒学。四门学招收部分贫民子弟、国子监设祭酒为最高教育长官,设司业两名负责帮助祭酒掌管儒学训导的政令。4.北宋时曾经先后三次兴学。王安石变法时期,还在太学创立了“三舍法”,就是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部分,外舍学生品德学业兼优者可以升至内舍,内舍优异者升至上舍,上舍中的优秀人才经推荐可以免乡试,省试而直接补官。5.元代的中央官学有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和国子学。6.明清的中央官学只有国子监一种形式,学生叫作监生。监生有四种来源:一是由地方各级学校推荐学生,二是官员或功臣子弟,三是举人会试落榜者,四是缴纳钱财获得监生身份者。明代国子学主要学习“四书”和“五经”。7.中国古代官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各级各类封建统治人才,多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他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都体现了强烈的等级性和阶级性。汉以后历代封建朝廷都比较注重发展官学,使官学具备了中央官学好地方官学两级体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学校制度,在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弘扬文化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私学1.孔子是早期卓越的私学创办者。私学的兴起结束了“学在官府”的垄断,使教育扩大到民间。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的教师。2.宋元明三代时期的私学有蒙学和经馆两类。蒙学又称乡校、小学、冬学和村塾等,是一种针对蒙童的基础教育,包括有钱人家的家塾和宗族设立的义学等,主要教授识字和基本知识,所用教材包括基础知识读本。经馆是是供年长的、具备了一定知识的学生研究学问和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3.清代的私学称作学塾,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有钱人家聘请教师来家里教育自己的子弟,称为教馆或坐馆;二是老师在自己家里设馆收徒,称为家塾或私塾;三是由地方乡绅聘请老师,在某个公共场所教育当地贫困子弟,称为义学或义孰。教学内容主要有识字、习字、读四书、五经和作诗文。4.私学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民间办学形式,是对官学的一种有效补充。他一方面使许多不为当朝统治者接受的思想、学术得以保存、流传,另一方面也为贫民子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三、书院书院本是藏书之处,唐代集贤殿书院就是宫廷图书馆。民间学者也将自己的藏书和读书场所称为书院。书院逐渐发展成以藏书为基础、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机构,成为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如江西庐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